第二十四章(第4/5页)

“柳丽兰柔美有余却不比安小姐性情端庄,不能母仪天下。”

“安如芳性喜铺张,为人刁蛮,哪比得上柳小姐贤淑恭顺,柳小姐方为天下女子表率,合该立为太子妃。”

两派的大臣争吵起来,谁也不肯让谁,倒是之前尘嚣其上的山南巡抚之女阮明雅没了声迹。

此情此景之下,太子依然一言未语,神色平静,好似选妃之事与他毫无干系。

楚明帝早就打定了主意,他瞥了太子一眼,打断了朝臣们的话,“除了这两位贵女,可还有其他人选?”

“回禀陛下,老臣以为还有一位贵女和太子殿下堪称天作之合。”

金銮殿上,向来沉默寡言的尚书史出了列,“臣推举承恩公之女安和县主为太子妃。理由有二,其一,安和县主同太子殿下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感情深厚,立安和县主为太子妃可安皇后娘娘在天之灵;其二,安和县主曾舍身为太子殿下挡箭,有魄力有勇气,字如其人,其容貌品行都是上佳,立安和县主为太子妃才能使朝野上下信服。”

尚书史有理有据的话一出,朝堂之上静了一瞬,落针可闻。

“陛下,尚书史此言不无道理,安和县主出身、相貌、品行无可挑剔,确为太子妃一位最佳人选。”太傅也出言附和,看着对安和县主极为满意。

“安和县主才与长宁候世子解除婚约不久,声名有损,怎可立为太子妃?”也有朝臣出言反驳,话中提起安和县主与长宁候世子婚约一事。

承恩公和长宁候皆在金銮殿上,听到此话,脸色立刻变了。

“龚大人,退婚一事可不是我家洄儿的错,你不要信口开河,搬弄是非。”承恩公冷笑,本来太子选妃一事他是作壁上观不掺和进去,却没想到尚书史太傅等人竟然推举他的女儿,整个人顿时一惊。可还等到他完全反应过来,就听到有人说洄儿的不好,当即怒怼出声。

“退婚一事早已过去,龚大人重提旧事是何居心?”长宁候不想招惹太子和承恩公,对着说出那话的人横眉竖眼。

那朝臣脸皮涨红,闭口不答,退到了一旁。

“行了,不要再吵了。”楚明帝沉了脸色,呵斥了一声。随后他将目光对准太子,“诸卿提出的人选,朕甚为满意,但这太子妃是要和太子携手度过一生的人。太子,朕觉得尚书史的提议不错,洄丫头是你的表妹,亲上加亲也是一段佳话。你觉得呢?”

陛下果然属意安和县主!昨日寿宴看出端倪的一些人默声不语,太子殿下昨日评安和县主‘甚好’二字,怕是不会出声拒绝。

众人目光灼灼的看向太子,等着看太子如何反应。安和县主自是不错,然而却不能给太子带来助力。

“父皇之命,儿臣不敢不从,表妹性子纯善,儿臣心悦之。”楚瑾出列,不慌不忙地说道,面容一如既往的淡漠疏离。

太子殿下心悦安和县主?殿中的大臣面色诡异,这话从一贯清冷的太子口中出来,可信度……不是很高。

承恩公章怀之咽了咽口水,身心受到了剧烈冲击,外甥喜欢他的女儿?!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别扭。

楚明帝定定的看着太子片刻,抚掌大笑,“太子既然心悦洄丫头,朕便下旨立承恩公嫡女为太子妃,礼部择定吉日,不日大婚。”

“儿臣叩谢父皇。”

“臣章怀之叩谢皇上,皇上圣明。”

于此,太子妃一位终算是有了归属。

“陛下,好事成双。”太子妃一事落幕,众人只当要下朝了,却不料刘御史突然出列,恭声道,“顺王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不若同太子殿下一道定下王妃。”

朝堂上有一瞬间的静默,一些人视线飘忽,轻咳了几声,他们只想着太子殿下的婚事,倒把四皇子顺王给忘了。

顺王立于太子身后,见此脸色微变,深吸了一口气才挡住心中喷薄欲出的怒气。他勉强挂着微笑,目带孺慕地看向楚明帝。

“陛下,刘御史说的是,照微臣看昨日太后寿宴上阮大人的女儿秀外慧中,娴静端庄,堪为顺王妃人选。”又一名大臣出列,提议将山南巡抚的女儿立为顺王妃。

楚明帝听罢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向来宠爱顺王,也有意为他找一家得力的妻族。阮明雅的父亲是山南巡抚,宫中又有太后做靠山,是个不错的人选。

“阮爱卿的女儿与皇儿确实相配。皇儿,你可愿意?”楚明帝脸上带笑,目光柔和地看向顺王。

“父皇,儿臣愿意,阮小姐才貌双全,儿臣能与皇兄一道成婚心中很是欢喜。”顺王恭恭敬敬地谢了皇恩,应下了顺王妃。

“你这臭小子,既如此,礼部,太子和顺王的婚事就放在同一天吧。好好筹办,不得有一点儿疏忽。”楚明帝笑着下了旨意,对着礼部尚书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