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郑玄离开(第2/4页)

王珞一想也是,这年头庶子想要出人头地太难了,也不一定是嫡母打压,而是本身家族资源有限,总要先培养嫡子再考虑庶子,除非那庶子才华格外出众,比如他们家三郎,王珞对王小四已经佛了,他能上就上,不能上就专心将政治资源倾斜在三郎上,小四只要安安心心当个富翁可以了。

崔氏又问王珞:“你要跟你阿翁合开书馆?”

王珞微微颔首:“我想开个书楼。”郑玄给自己的产业中有个书肆,那个书肆几乎是年年亏钱,王珞派人去看了看,发现书肆里书种类齐全,几乎全是雕版印刷,少数是手工抄写,每天来书肆的人极多,但都是来免费看书的,很买书的人很少。

时下书籍很贵,能读书的学子也不是人人都富裕,所以很多人喜欢去书肆看书而不是买书。当然大部分书肆是不允许学子如此的,郑玄不在乎这点钱,又想刷个名声才如此,渐渐的来书肆看书的人越来越多,那间书肆也成为京城大部分学子最爱去的书肆。

王珞觉得这么多资源放着有点太浪费了,准备把书肆改进一下,见书肆客源分流,有钱买书的就提供精装雕版书籍,经济拮据的可以购买木活字印刷出来的书,实在没钱的也可以来书肆免费看书抄书。

她还会在书肆边上开个酒楼,提供价美物廉的吃食。这样不一定能赚钱,但应该不会亏钱。在做生意方面,王珞觉得跟外翁合作很愉快,所以她才找良国公,果然外翁还是一如既往的爽快,一口就答应了。

崔氏忧心忡忡的说:“你可要小心点,万一亏了怎么办?”

王珞道:“阿娘放心,我会小心的。”要在现代,她可能还会担心生意不好做,可现在做什么生意都可以转成独门生意,她有什么不好做的?王珞要翻建书肆,可不仅仅为了赚钱,主要还是看中来书肆的那些人,文人学子八卦起来,可不比三姑六婆弱。

把书肆掌握手里,就等于多了一条消息源。这也是郑玄放任书肆借书给学子看的主要缘故,但是他没生意手段,不会赚钱,只能亏钱。王珞不保证能赚大钱,但小钱足够。王珞还隐晦跟外翁提起并州的蝗灾,让外翁多留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王珞到时候是准备联合宫里的贵妃、贤妃和几个大家族一起建立粥棚的,能救多少是多少。郑家一个人出手太显眼,几个家族就不怕了。这也是外翁会给自己这么多钱的主要缘故,不然开个书肆哪里需要这么多钱?

虽然王珞跟外翁从来没说过将来的路,但她感觉外翁几乎将大部分注都压在自己身上了,这让王珞很感动,她自己亲祖父都没这么信任自己。在京城附近收粮太惹人注意,王珞让陈敬和千树两人去隆平府收粮。

她借用了郑玄的特权,动用了官船运粮食,时下京城和江南之间有水路,但大部分水路都是官道,其间关卡林立,只有官船路过时才不用接受关卡检查,更不用纳税。王珞为了这事找郑玄时,还有点不好意思,郑玄倒是一口应了,他的确需要粮食。

郑家良田万亩,但这些良田都是世子和郑亶在管,郑玄不管家里的内务,他也不可能要家里的粮食,本来他想让属下去外面运粮,但是王珞说隆平府粮食多,他就让陈敬带了一队私兵去隆平府买粮食。而等陈敬、千树带着大量粮食时,郑玄才对隆平府才有一个真正直观了解。

以前隆平府在他印象中只是一个化外之地,没想那个地方粮食产量居然比北方高出三成左右,难怪妻子说如果能将江南开发出来,整个大夏都不愁没粮吃了。只是南方瘴疠横行,稍有不慎便会染病而亡,郑玄目前手上的私兵人数不够,他也只能暂且压下在江南开荒的心思。

陈敬和千树回来后不久,并州的蝗灾也彻底爆发,而匈奴也因蝗灾影响,再次南下抢夺边境地区的粮食奴隶,这不算太战事,但世子还是带着两位长大成人的嫡子去边关了。即使大夏这些年都无大战事,国公府承爵一脉,年轻男子都会随父兄一起去战场历练。

世子嫡长子今年十六岁,次子十四岁,两人虽都没成亲,但都已有数位通房,两人离开前几个通房都已经怀孕,而世子在婚前的几位庶子,更是自幼在边关长大。这次世子带着嫡子出征,他婚前的几个庶子皆在亲兵之列。

王珞以前一直能理解古人对儿子的需求,在古代这个全靠人力的环境,有体力优势的男人的确要比女人更重要。但总无法理解,为何长乐要给世子纳妾,明明他们夫妻感情这么好?她就不信女人能大度能这程度?要是古代女人都大度,也不会有妒妇这形容词了。

但是看到世子带着孩子出征时,临海、长乐强忍悲伤的模样,王珞突然理解长乐贵为公主,都坚持要世子纳妾生子的想法,要换成她,她也情愿老公跟别的女人生一堆庶子,也要保证自己儿子生命完全。男人重要吗?挺重要的,但是跟自己孩子比起来,男人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