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3/4页)

叶明蓁自顾自说了下去:“娘既然知道我的京报,便也知道,我这铺子开在东市里,还与城中其他书肆合作的,若是要买,只要去铺子或书肆里便能买到。但我觉得,还是太慢了一些。”

“慢?”

“是啊,娘,你想,从家中到铺子里,这得是多长的一段的距离?就算是打发下人出来买,一来一回也都费不少时间。首饰铺绸缎铺都还有送上门的,就连食楼都能外食,没道理我这京报不行。”

叶父叶母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他们听不明白,但也知道叶明蓁说的一定不是一件小事。

他们不解问:“那我们又能帮上什么?”

“京报要送上门,便是要有对京城的地形熟悉,又要有方便的车马。我才想到了爹。”叶明蓁垂眸,叹了一口气,她没有收敛,一口气叹的又沉又重。“爹既是不方便,我再去找别人吧,只是除了爹之外,我也不知能找谁了。”

叶父急得满头大汗:“叶大人他们……就没有帮你吗?”

“爹还不知道呢。”叶明蓁耷拉着眉眼,声调轻轻的,听着十分可怜:“前几日,太后娘娘将我叫进宫中去,命我不准再办京报。我心里是不大乐意的,可我爹娘都在朝中办事,若是他们要帮我,太后娘娘说不定还要迁怒他们,我不想自己做。若是不成,维持原样也好。”

连太后娘娘都搬出来了,叶父闷闷不乐的,说不出话来。

换做旁人,说不定便要劝叶明蓁当真放弃了,可他们不一样,他们与叶明蓁在同一屋檐下相处过,亲眼见着她为之付出过努力,在京报之前,她还给书肆写文章,那也是旁人说不能做的事情。

他们二人都是溺爱女儿的性子,更是想不明白,这明明是好事,为何还要拦着呢?

这京报多好啊,他们还听秀才夸了许多回呢!

听说高门大院里有数不尽的委屈事,国公府已经是他们想象不到的厉害,太后娘娘更是他们想都不敢想。叶明蓁要做太子妃了,听着多风光,如今一深问,他们更知有多不容易。

这会儿叶明蓁还说,他们是唯一能帮得上忙的。

叶父叶母只觉有一道无形的重担压在他们的身上,却没有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反而让他们打从心中生出了仿佛可以披荆斩棘的信念来。

“我和你爹再想想办法,定把那个驴车拿回来!”叶母咬牙道:“蓁儿,你放心,我们一定帮你。”

叶明蓁这才满意。

她一直待到黄昏,才告别回家。

一进家门,叶明蓁便把管家找来:“府中采买的活计,都是交给了谁?”

管家很是不解:“不是小姐亲口说的,要将此事交给叶大山吗?”

“这些日子里,来送菜的可不是他。”

“叶大山断了腿,一直都是其他人来送。”管家琢磨过来了:“过去了那么久,似乎一直没换过人。”

“从明日起,你便另外再找人负责。瑞王府那边也知会一声,不必再看我的情面。”

管家应了一声,又道:“小姐,今日宫中又让人送了东西过来。”

叶明蓁顿时眼睛一亮,连忙问:“是太子殿下送来的?”

管家忙去把东西拿了过来,是一个小盒子,叶明蓁打开之前,先让管家走了,又催着其他丫鬟也离开,等旁边没人了,才悄悄地打开了盒子。动作小心翼翼的,好像在行什么亏心事。

盒子里装着的是一块玉佩,叶明蓁拿出来,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才认出这是原来那块摔成两半了的玉佩。齐承煊找了匠人,用金丝缠绕补好,做工精巧,从外表看来,便看不出原来是有摔碎过的痕迹。

叶明蓁眼睛一亮,忙把椿儿叫了回来。

她把玉佩戴在腰间,当着小丫鬟的面转了一个圈,问:“你觉得如何?”

小丫鬟面色为难:“恐怕是……不太适合小姐。”

叶明蓁:“……”

若单独一块玉也就罢了,本来是十分符合叶明蓁的气质,可加了黄金之后,做工依旧是好看,反倒是与叶明蓁有些格格不入。

没有办法,叶明蓁只好把玉佩收好,遗憾地放回到了盒子里。

盒子里还有着太子送来的信,她又忙把椿儿赶走,自己拆了信。

小丫鬟来来回回,很是无奈,却也没有办法,不知在心中嘀咕了多少回。

从前也没见得她们小姐这样会小心呀?当初她们小姐给太子送画时,她就站在一旁帮着磨墨,看了不知道多少回,早就已经麻木。

真是时间越久,越来越知道不好意思了!

……

第二日,叶家村的人照旧是拉着一车菜蔬到了瑞王府门口,谁知道还没等车上菜蔬卸下,便听到瑞王府下来说起,日后不收他们的菜了!

瑞王府的下人,他们也得罪不得,便紧赶慢赶地又赶着车去了定国公府。谁知道,定国公府的下人也出来告诉他们,日后再也不收他们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