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古代孤女(第2/2页)

闻言傅钧嘴角的笑意淡了些。

……

出孝已近一月,萧函提出要去护国报恩寺上香,主持中馈的秋姨娘也只过问了一声便没再阻拦,大概想着以后女儿嫁进五皇子府中的事还要倚仗表姑娘,连对她的态度都更加好了些。

也亏的秋姨娘忙着给女儿出招与五皇子亲近,萧函此行没有引起什么人注意。

去护国报恩寺也是有缘由的,当初为嘉奖易家满门忠烈,梁安帝将易家战死的男丁牌位置放与护国报恩寺供奉香火,三年前那一战是大胜,百姓也十分感念易将军功绩,香火一度络绎不绝,如今有些冷淡了下来。

据青络说,易家的老人都记得易夫人是个性情温婉善良的女子,每年都会到寺里上香,逢战事时就会捐赠大笔香火,虔诚供佛,易家三代驰骋沙场,虽立下累累战功,但杀孽过重,业果缠身,易夫人怕报应在子女后人身上,便希望能以虔诚功德化解。

易夫人去世后,易将军也记得她的话,不曾落下过一回。虽然最后也没能改变得了易家男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结果。

算起来,易家也是护国报恩寺的熟人了。

佛殿内,萧函按照易家的惯例,上了三柱清香,

一愿天下昌平,

二愿战事早毕,

三愿战死沙场的英魂,早日安息。

望着这放置在偏殿的几尊牌位,萧函在想,他们能否料得到身后之事,死后不过三年,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任易瑕顶着功臣遗孤的虚名,财富荣耀地位再多,也是怀璧其罪受人觊觎欺凌的孤女。

不仅女儿性命难保,还有提携信重的旧部抛却恩情改弦易辙。那位陛下比起真心对待为国效忠献出性命的易家,更在意的还是自己的名声好看。这些等等,已逝之人是看不到了。

青青络看着凝望牌位的小姐,不言不语,以为是触景生情思念将军和几位公子了,心里也有些难过。

萧函其实也只是有些可怜原身,性子柔弱是因为被父兄保护的太久了,易家父兄不明白一个道理,女子立于世间,若无依靠,就该自立自强些。

无论原身受到什么样的算计和欺侮,她都会一一还回去。

萧函在心里念道,只希望易家父兄不要怪她做的太过。

傅钧远远望见,一披着厚厚白狐斗篷的少女与报恩寺的衍空大师在交谈什么,身边的随从对他道,“听寺里的僧人说,易姑娘是过来给易将军上香,还带了自己抄写的孝经,足足几十卷呢。”

任谁听了都觉得孝心可嘉。

随从却见到他家主子眉头紧缩,不知在想什么。

傅钧是想起见到五皇子和郑姝的那一幕,事后也让人查了,一个未出阁的少女与已经有了未婚妻和侧妃的皇子亲近走在一起,怎么也不是件妥当的事,更何况五皇子未来的正妃还是那少女的表姐。

淑贵妃和五皇子的名声素来不错,但傅钧时常伴君侧,出入宫中,也是知道淑贵妃手段过人的。他看的出来,易姑娘对淑贵妃和五皇子没什么利用价值,这件婚事对她而言是祸非福。

而已易姑娘的表妹这般行事,可想而知她在舅家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

对靖忠公易云章,傅钧向来敬佩不已,无论是品行功绩还是领军打仗的才能各方面,不可谓大梁难得一见的帅才,而且说起来他与易家也有一些关系,见到易家唯一的遗孤今日处境,也生出不忍之心。

离近了,傅钧发现她虽然披着厚厚的白狐斗篷,却更显得人单薄如纸,面色还透着几分病气,他眉头又是一皱,以前也未听易二郎说他妹妹身子不好,只是养在深闺罢了。

傅钧顿了顿,还是出言叫住了她,“易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