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魔教妖女(第3/3页)

宣阳夫人还记挂着陆大夫说的多子多福的事,若说重要性,只怕不亚于太妃娘娘的性命,甚至更为重要。

萧函微微颔首,施施然起身回去了。

……

她今日的话也不全然是忽悠,郡王府一脉数代单传,子嗣艰难,偏偏妻妾众多,显然问题就是男子身上。郡王府几代的人只盼着能有个女人生下孩子继承香火,拼了命的纳妾塞女人,却因为惯性思维没往男子本身存在的生育问题上去想,也许有人想过也不敢真的提。

也就萧函以医者的身份指出来,并且还道出有可能帮助解决郡王府子嗣艰难的问题,最容易被接受信服。

多子多福那一句的确是忽悠,但却是好用。而且造成子嗣艰难的问题多种多样,说不定她还真的能帮上忙,就算最后结果不如人意,那也是好几年后,起码小郡王成婚多年之后的事,那时郡王府还能找她麻烦不成。

至于将她扯入这连影子都没有的后宅争斗的罪魁祸首,萧函也没有大方宽容放过的意思,那位芳菲姑娘身娇体弱是真,骨盆窄小不易生产也是真,若能缓上几年,待到二十四五岁之后再怀孕生子更好,不容易出事,这些话也没错,。

只是可能要毁了那位芳菲姑娘的一腔壮志追求了。

萧函叹了口气,她是真心想当一位好大夫的。

不到半个时辰,萧函对宣阳夫人说的话,不说传遍了府里,至少传到了太妃耳里。那句能保郡王府多子多福的话同样也戳中了太妃的软肋,还是宣阳夫人亲口转述的。

此事这么重要,宣阳夫人几乎不敢有什么耽误,立即去回禀了太妃娘娘。

另外宣阳夫人也将郡王府一位认识的名医请了过来,给芳菲看一看,是不是如陆大夫所说的那样。

在萧函离开后,芳菲就跪在宣阳夫人面前苦苦哀求,想要留在小郡王身边为奴为婢。芳菲在府里待了多年,还是家生子,宣阳夫人对她也有一两分感情,又被她哭得生出了恻隐之心,想着也许没有陆大夫说得那么糟糕,或许养些时日也能好,也免得白费了她们的心思。

若请的位庸医也许看不出来什么,偏偏请来得是位经验丰富医术高明的大夫。当宣阳夫人说出萧函那些话时,那位名医也是认同了这番结论,坦言道女子身材娇小气血不足,的确在生育时会比较艰难。他行医问诊,见过的类似例子也不少。

而被认同的这番结论也彻底决定了芳菲的命运。

便是再怜惜她,再心生不忍,宣阳夫人也不会留她在府里,免得妨碍了小郡王的子嗣。在将此事禀报给了太妃娘娘,经她同意后让人将她和她的家人都送到庄子上去了,日后要么自寻婚嫁,要么配个庄子上管事便罢了。

太妃也不在意一个区区侍女的去留,哪怕曾经是她有意安排给孙儿的。相比起来太妃更在意陆大夫说的话,那位名医与王府交好多年,断没有说假话的可能,也就是说陆大夫并非挟私报复,而是实话实说,这也打消了太妃心头的最后一丝疑虑,反而觉得自己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宣阳夫人在向太妃禀报时没有任何隐瞒,连今日会寻陆大夫过来说话的前因后果都说了。宣阳夫人好糊弄,太妃见识颇多,头脑又精明,难免带些怀疑猜度。但如今已证明陆大夫所说不假,全然出于医者的仁心,再加上那一番对定安王一脉子嗣艰难有理有据的分析,太妃信了没有八成也有五六成了。

主要还是此事关系着定安郡王府一脉的香火传承。

一想到孙儿可能也如他父亲祖父一样,甚至情况更糟糕,导致郡王府后继无人,太妃只觉得死后无颜去见九泉之下的夫君定安王。

太妃也顾不得静养,立刻让人请陆大夫过来,急于询问一番详情。

萧函料到会有这番反应,也早有了腹稿,镇定自若从容应付,生生让太妃从五六分信到了七八分,认定了问题是出在小郡王所遗传的父辈祖辈体质上,需要好生调养,只待陆大夫再替她孙儿诊脉了解情况。

等到小郡王成青濯回来时,立刻被围的团团转当成了一个病人对待,只见母亲和祖母都迫不及待地让陆大夫为他把脉诊治。过后萧函说了一大堆,称也不至于用上针灸之术,但在药物饮食上需慢慢调养,而且非一朝一夕之功,甚至比单纯的治病更为繁琐。

太妃和宣阳夫人自是深信不疑。太妃最后还拍板作主道,即日起小郡王就开始遵照陆大夫的医嘱喝药,哪怕是一天四五顿也不能少。

小郡王成青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