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忽悠(第3/3页)

因陈榕说这话时是前所未有的严厉,六人都不敢怠慢,连忙应下。

时候不早了,在叮嘱完后,陈榕便让这五人去做饭,这是整个陈家堡第一次热乎的饭菜,陈榕还让后勤总管吴小萍去找了会杀猪的人,保证第一顿有肉吃。

领到任务的热热闹闹、略显混乱地开始干活,潘耀祖站在一旁见陈榕雷厉风行地下令,感觉这儿好像没自己的位置。

“陈姐姐,难怪我阿姐对你赞不绝口,你同她一样厉害。”潘耀祖此时也没了脾气。见陈榕都没多问一句就认可了他的评审结果,他暗暗得意。

“过誉了,这儿还一团乱呢。”陈榕微笑道,“今晚便委屈潘公子跟我们吃大锅饭了。”

厨师是潘耀祖挑出来的,他吃过觉得味道还过得去,倒是不介意一起吃——不如说,他根本就没试过跟普通老百姓一起吃那么大一口锅里烧出的饭菜,反而觉得有些新奇。

“本少爷什么没见过,这不算什么。”潘耀祖自傲道。

陈榕简短地跟周大义说了下整个陈家堡的架构和他的职位,周大义先是不敢置信,之后便热泪盈眶,感谢陈榕对他的信任,说什么他必不辜负陈榕的期待,就差跪下抱着陈榕的大腿喊爸爸了。

陈榕赶紧打发他陪潘耀祖去周边转转,而在一旁看了全程的潘耀祖都看呆了,没有反对。

随后陈榕叫上徐强,又拿了大大小小几个瓷碗,准备开始她的皂化实验。

实验比较急,若能成功,陈榕便打算明日跟着潘耀祖回去庆平县大肆采购了。

首先是油脂。

棕榈果采摘后就那么放在那儿,还没有处理过,陈榕让徐强去叫来了几个闲着没事做的妇人,帮着把棕榈仁取出来,并砸烂挤出油脂来。

大规模生产时肯定不能这样,到时候还得让周况做几台压榨机出来。

压榨油脂一事交出去后,陈榕便去取了今日潘家车队运来的生石灰,加水熟化做成熟石灰,接着她又把片状的纯碱融化在水中,做成大半碗碱液。

在将熟石灰倒入碱液中,还是将碱液倒入熟石灰中犹豫了会儿,陈榕选择了前者。硬水中含有钙、镁等,而熟石灰中的钙离子正是她要避免的,因此应当碱过量,尽量将成品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钙去除。

混合后搅拌的活交给了徐强,对于能帮到陈榕,徐强高兴得不行,还是陈榕几次三番告诫他稳住,他才记得小心翼翼不被溅到。

熟石灰和纯碱反应,会生成沉淀物碳酸钙,和陈榕想要的氢氧化钠,待观察到瓷碗中的沉淀物没有明显增加后,她便取上层清液,又用蒸馒头的细纱网过滤了一次,聊表对实验流程的敬意。

棕榈仁油在几个妇人的努力下也榨了一小碗出来,过滤掉渣滓,待用。

陈榕又给徐强一些铜钱,让他去找有锅的领民,买了口小铁锅,再让徐强搭了简易小灶台,从正做饭的大灶台那边借了火过来,先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倒入少量油脂。

锅内明显有分层现象,陈榕边等温度升高边用筷子搅拌,过了好一会儿手都酸了,没看到什么反应现象。

她把筷子交给徐强,让他继续搅拌,自己则在一旁仔细回忆。

陈榕以前写基建文时只管把原料丢一起,轻易得出了成品,反正只是文字描写又不用真做出来,她随便写一下,“你看我这么一挡,一躲,不就躲过去了吗”,读者根本不在乎,她也没必要抠细节,但真正自己上手,才发现要考虑不少细节问题。

原理肯定没错,无法反应的话,是缺催化剂?不对,这个反应用不着催化剂。她记得小时候是做过肥皂的,那时候没问题啊,轻易就能做出来。

她忽然想起来,那时候是要另外加酒精的。

讲日用品制造原理的那本书上似乎有提及这一点,油脂和氢氧化钠是互不混溶的液体,这种非均相反应很困难。而加入酒精便能增加油脂溶解度,向均相靠近,易于反应发生。

储藏室里有白兰地,酒精度为40,太低了,而且好好的白兰地,陈榕舍不得拿来造肥皂。

所幸书里提及,可用少量肥皂做“引物”,利用肥皂即脂肪酸纳的乳化作用,克服非均相反应的障碍,加速皂化反应。

陈榕让徐强继续搅拌,自己去厨子那边扣了一小块香皂,丢入小铁锅中。

不断搅拌下,整个锅里的混合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得浑浊粘稠。

皂化反应终于变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