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4页)

他早就猜到她会问,所以提前编好了话:“奴随夜里生火煮东西吃,不小心将稻草堆给烧了,那一片全堆了稻草,一烧烧一片,火就这么烧起来了。”

赵枝枝毫不怀疑地相信了,她气愤之余又有些伤感:“那个奴随为何要半夜生火?她白天没有吃饱吗?”

说完,她语气弱下去,训斥奴随的话随即咽回去,因为她想到饿肚子的事可能是真。奴隶们经常饿肚子,饿得两眼发昏也是常有的事,或许那个奴随真的饿得受不了,所以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生火煮东西吃。

当然了,那个奴随固然情有可原,但起火的事脱不了干系,就算生火煮东西吃,也该小心些才是啊!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带走很多人的性命,还好这次没有伤亡!

赵枝枝冷静道:“赶走那个奴随吧。”

姬稷:“好。”

赵枝枝:“以后多给云泽台的奴随们一些粮食吧。”

姬稷:“好。”

赵枝枝惊喜:“真的吗?那能让所有的奴随寺人小童都吃饱吗?”

姬稷:“……难道孤没有让他们吃饱吗?”

赵枝枝目露怀疑的眼神,不是她相信太子,实在是她以前被他饿得太惨:“有吗?”

姬稷:“当然有!”

姬稷意识到问题所在,他的枝枝竟然至今仍将他当做小气鬼!他有必要为自己正名,决不能让她误会下去。

姬稷滔滔不绝讲着他的大方事迹,云泽台的奴随寺人小童吃得有多好穿得有多暖,外面的人都想进来享富贵诸如此类的事。赵枝枝听着听着,听困了,脑袋往他胸膛一搭,昏昏沉沉闭上眼。

都快睡着了,忽然听见太子说:“过些日子你去送送越秀吧。”

赵枝枝意识迷迷糊糊,送越秀?越秀要去哪里吗?

没来得及细想,彻底沉睡过去。

等赵枝枝再想起越秀时,已是一个月以后了。

天气越来越热,五月初的太阳火团一般,空气又干又燥,一丝风都没有,蝉声四起,听得人心烦。

大家被炎热的天气搅得心烦意燥时,赵枝枝躺在她的自雨亭,舒适地享受夏天。

泉水做的屏风拢在亭子四周,水车不停转,冰凉的雨丝点点散在空中,檐下四角飞瀑,往亭子里吹送凉风。去年初秋建成的自雨亭,今年夏天派上用场,赵枝枝待了一天后,再也不肯出来,要不是夜晚蚊子太多,她都想留在这里过夜了。

赵枝枝趴在白玉雕的小榻上,一边吃杨梅一边看齐使屈斗的信。

自从去年她送了那些枝字给齐使后,齐使时常写信问她是否有新的枝字。太子说,她可以放心将新拆的枝字送给齐使。不知不觉,她和齐使互通书信,两人成了笔友。

虽然是笔友,但赵枝枝该有的意识还是有的,她从不在信里提云泽台的事,她只提自己对美味的心得,太子和殷王室从不出现在她的信里。相比她的小心谨慎,齐使显然要“粗心”得多。

他时不时“透露”出齐王和齐王室最近的动向,话不多,也就两三行。每次赵枝枝看完,都会对姬稷感叹:“他是不是将我当傻子?他真以为我会拿这些事向你邀功吗?”

每次姬稷都会柔声宽慰她:“是他傻,所以才会以为别人和他一样是傻子,你若烦他,不理便是。”

赵枝枝嘴上应下:“再也不理他了!”然后下次还是会兴高采烈地拆开齐使的信看。

齐使的小心思纵然烦人,但他信中的齐国日常趣事着实好玩,他的小心思只占两三行,她不看不信就行,何况他是齐臣,他为齐国打算,有小心思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些小心思对她对太子毫无影响,权当放屁了!

齐使这次来信说,齐国开始用她的枝字了,为感谢她,特意寄来齐国熏鱼两篓。

“真小气,才两篓。”赵枝枝手里拿着竹简,迫不及待问地上趴着的小童们:“你们看到熏鱼了吗?”

小童们趴在地砖上乘凉,一条条躺好,满地都是小童。别处都不如赵姬的自雨亭凉快,所以大家都来躺了。

赵枝枝一出声,大家争先恐后抬起头,身体还躺在地砖上,看上去就像从水里仰起脑袋的鱼:“看到了,在厨房!”

赵枝枝馋嘴,现在就想去瞧一瞧,听说齐国熏鱼最好吃了!

刚起身,还没迈进步子,前方兰儿奔进亭里,点着脚从满地小童身边跳过来:“赵姬,赵姬!”

赵枝枝手边一颗没吃的杨梅准确无误塞进兰儿嘴里,兰儿气喘吁吁站在赵枝枝面前,嘴里嚼杨梅,边嚼边说:“那个谁,让赵姬去一趟。”

“谁呀?”

“越公主。”兰儿吐出杨梅核,抱怨:“这么热的天,她还往外跑,她自己爱跑也就罢了,竟然还让赵姬去送她,连昭明公子都回来了,说要接赵姬去送越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