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3页)

姬阿黄觉得没劲,还想做说些什么,已有赵人来请赵朔。姬阿黄一听是太子田墨有请,不敢耽误赵朔的事,悄悄派快马送他前去。赵朔去了半个时辰,而后归来。

姬阿黄追问:“田墨说什么了?”

赵朔:“他改变主意了——”

姬阿黄没听完立马骂:“田墨这个小孬种!他不想当王了?”

赵朔睨他一眼:“三王子莫要心急,听臣把话说完,太子墨改变主意,不是不想当王,他要赵王室的人毫发无损,一个不落,全都跪在他面前。”

姬阿黄虚惊一场,道:“都行。”想了想,不对劲:“赵王的命,他也要保住?”

赵朔:“是。”

姬阿黄:“想不到他还是个心软之人。”

赵朔哂笑:“太子墨,可不是个心软之人。”

姬阿黄:“此话何解?”

赵朔:“几日后,三王子自会知晓。”

姬阿黄不满地看看赵朔:“你就不能现在告诉我?”

赵朔笑着走开,回到居所,写下最后一封禀信。这次的禀信,一改之前只谈赵国局势的风格,信中提到赵国局势,只有简短六个字“见信时,事已成”,其余写的都是赵国街市吃食风景,洋洋洒洒写了十卷羊皮,不像禀事,倒像娓娓与人说赵国故事。

几日后,姬阿黄终于明白当日赵朔说的太子墨并非心软之人是何意。

邯郸大乱,赵王宫易主,年少的赵太子成了赵国的新主人。新的赵王登位第一天,斩杀贵族二百六十八个,赵国六姓被杀得只剩两姓。

王宫,玄衣加身的赵王田墨坐于王座之上,虚弱惨白的脸怏怏透着病气,他手里有气无力握着匕首,匕首往下滴血,赵朔立在他身后。

王座之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赵王室的人跪在地上,一边是老赵王宠幸过的后宫夫人们,另一边是田氏宗族。在他们的后方,有一个铁笼子,里面装了个人,像狗一样被套了链子。

赵朔面无表情扫视眼前的一切,仿佛这一切并非因他而起。

孱弱的少年猛地嗅了嗅空气里的血腥气,发出满足的声音:“真好闻。”

赵朔用袖掩住鼻:“快些。”

“知道了。”

顷刻,王座上的少年摇摇晃晃往下而去,指了地上跪的后宫夫人们。

“寡人记得你,你曾和寡人的母后吵过嘴。”

“还有你,你在花园里跳舞勾引王父,让寡人的母后彻夜难眠。”

“对了,你也是,你也曾让寡人的母后不高兴。”

少年发出狰狞的笑声,一刀一个,干净利落:“让母后不高兴的人,都该死。”

玄衣被血沾湿,少年没有停下,踩进血泊里,身后全是倒下的尸体。后宫的女人杀光了,接下来就该到田氏宗族了。

“母后那么痛苦,你们为何对她置之不理?”

“她求过你们,希望你们能劝阻王父,可你们什么都没做。”

“母后做了十几年的赵王后,你们从不夸她,你们只会嫌她不够卑微,不能讨好王父。”

少年举起匕首,匕首已磨出缺口:“你们也去死吧。”

被捆起来的田氏宗族们毫无任何反击之力,他们甚至无法发出凄惨的叫声,因为他们被马粪堵住了嘴,只能眼睁睁看着少年的匕首落下来。

漫长的杀戮之后,少年发出喘息声:“好累啊,杀人真累。”

赵朔在他身后问:“好了吗?”

“再等等,寡人还要和王父说说话。”

他看向最前方的铁笼,“王父,你有话要对寡人说吗?”

铁笼里的老赵王神情痛苦,发出呜呜的声音。

少年笑着走过去:“差点忘了,王父没了舌头,就算想和墨儿说话,也有心无力。”

他蹲在铁笼外,像看狗一样看着里面的老赵王:“王父,你是在哭吗?”

老赵王无法说话,只能流泪。

田墨笑着笑着咳起来,围着铁笼转了又转,忽然拣起铁笼边的肉骨头丢进去,玩够了,才命人将笼子抬下去。

“真的不杀他吗?”赵朔问。

田墨:“当然不杀,他可是寡人的亲生父亲,寡人怎能杀自己的父亲,寡人要留着王父的命,日日与他共叙父子情。”

赵朔没再废话,拿出文书让他盖王印。

文书所言,赵国十二座城池,献给帝天子聊表敬意。

田墨将王印扔过去,让赵朔自己盖。赵朔盖完印,临走前提醒他:“年底集宴,臣在帝台恭候赵王驾临。”

田墨追过去:“你要是留下,寡人可以给你二十座城池。”

赵朔婉拒,行揖辞行。

田墨怔怔地望着他离去,直到视野中再看不见赵朔的身影,他垂头丧气走回寝殿,换下满身是血的衣袍,唤了自己的新宠前来伺候:“方才热闹得很,可惜你不愿出去,你为何要怕赵朔?他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