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6页)

系统的“easy模式推进剧情”真不是盖的。老皇帝在浑噩了一个多月后,于降龙城驾崩。五皇子衣不解带,侍奉于床前。在隆重的国丧过后,根据先皇的遗诏,年仅十四的五皇子裴文瑄继位为新帝,改年号为始元。

崭新的霞光洒落在这片大地上,新旧更迭,新的时代开始了。

羯人被尽数驱逐后,只剩下了一小股不成型的残军,逃也似的离开了北境。那片广袤的土地总算可以太平百年了。东岳妖族本就是墙头草,在战争后半段早已溜回了东岳老家。按照战前的约定,北昭与菏阜同享胜利的成果,签订了互不干涉的友好条约。菏阜的娜罗公主,也成功坐稳了王位。

至于国内,经过了归墟之战的洗涤之后,随着少帝的登基,朝堂再度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尸位素餐、只会拉帮结派拍马屁的庸官,譬如当年的孟子源,罪孽被一一清查,革职的革职,流放的流放。而一心为民的忠良清流,则得到了提拔与任用。

将旧日的顽疾一一解决后,北昭河清海晏,气象清明。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在百官身后,是少帝明亮的双眸。

同时,为了给朝廷输入新鲜血液,从始元二年开始,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开始从世袭、举荐,变为了文武科考,还细分出了好几种学科,用实力取胜。这样一来,寒门出身的学子、立志从戎的年轻人,终于有了打破根深蒂固的阶级壁垒、向上升迁的途径。消息传出,举国欢腾。

裴文瑄当皇帝的时间还不长,少年的心性并没有怎么改变,和戚斐等人在私下相处时,还是有些没大没小的。在制定这些规则的时候,戚斐、薛策和其他与之一同走来的部下,都给了他不少建议。但最后拿主意的还是裴文瑄。

戚斐有种预感,裴文瑄一定会迅速成长,变为一个很好的皇帝。

自然,跟着裴文瑄,陪着他从不受宠的皇子一路走到今天的臣子们,都得到了封功与升职,基本都会继续留在他的身边辅佐他。只除了薛策,向裴文瑄请辞了。

作为活过两辈子的人,薛策想得很清楚,什么功名利禄,已经不是他所追求的了。当初,他之所以会淌朝堂的浑水,也只是想借裴文瑄的势,深入朝堂,调查清楚自己前世灵根碎灭的真相。

现在目的已经达成了,证明他当初这个决定没有做错。和他有旧怨的人,也都不在世上了,恩怨已平。也该到了离开的时候了。

比起被牵绊在降龙城,他与戚斐都更希望过一些平淡的日子——那偏偏是他们一直没有机会试的。

裴文瑄自然是百般不舍,多次挽留,都无果。最后只能应允了,并赏赐给了薛策与戚斐足够他们衣食无忧的财物,还有一个珍贵的玉牌,日后无论有什么事,用这块玉牌都可以直接见到他的面。传给子孙,便是免死金牌般的作用,且永生永世都有效。

裴文瑄一边签放行书,一边说:“虽说我放你们走了,但你们倒也不必立刻动身,没事的话,你们还是在降龙城多留一段时间吧。”

戚斐笑嘻嘻地说:“陛下这么快就不舍得我们了吗?”

裴文瑄似是有些不好意思,咳了一声:“是积压的工作太多了,我这边正缺人帮忙。”

戚斐与薛策对视一眼,笑着说:“其实我们也有这个打算。”

他们肯定不能立即动身。因为还有一件事没有决定好,那就是薛小策的去向。

让薛小策继续跟着他们,自然也是可以的。戚斐和薛策都很乐意继续照顾他。但薛小策终归会长大,被他们所庇护的一生是平安和乐的,但也会埋没薛小策的天赋。所以,他们还是想看薛小策自己的决定。

最终薛小策做了决定,表示自己对朝廷没什么兴趣,就是希望可以进入崇天阁,求仙问道。

其实,自从薛策是火修的秘密瞒不住以后,崇天阁已经不止一次向他伸出橄榄枝了。薛策一直没有答应。而且,大概是因为近亲情怯,他重活的这一世,一直没有与上辈子待自己如师如父的季天沅见过面。

因此,季天沅一直都不知道,那位火修薛策,和他身边的孩子薛小策,与自己那位跟绫茉姬远走东岳的师兄,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薛小策踏上崇天阁拜师的那天,双方才终于相认。季天沅找回了师兄的孩子,激动又感慨,当场就表示要收薛小策为徒。

有了上辈子的经验,薛策知道,这个师父是真的对自己好的,薛小策可以放心留在这里了。

自然,季天沅在见到薛策时,也十分惊异于那种熟悉感。恍惚间,总觉得这个青年无论是轮廓与身材,都像极了自己的师兄。可仔细一看,他深邃锐利的眉目,却更多地有当年那位妖族圣女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