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意外(第2/3页)

瑶华一看,“咦,那位年纪小的,应该是小女儿吧?可是年纪略长的那两位,怎么有一个梳的妇人发髻。”

薛国公夫人闻言一叹,“唉,那个不是钱家的女儿,而是钱家的长媳。她娘家姓赵,她的父亲赵大人原来也在吏部任职,生前跟钱侍郎乃是至交好友。但是后来因为朝廷的事情,被阮太师发落了。好好的一大家子,家破人亡。只剩下这么一个女儿。还是钱侍郎力保了下来,收留在家中。后来她就嫁给了钱大人的长子。”

薛国公夫人隐掉了一些话没说。听说这位赵氏数年不曾有孕,钱家虽然没有对她如何,但是为了不让长孙顶着庶子的名声,钱家似乎要为长子娶一位平妻了。那赵氏跟瑶华年纪相仿,瑶华如今也是膝下空空,要是听到了这些反而不好。薛国公夫人觉得,子嗣就是缘分,时候到了自然就来了。赵氏年岁又不大,钱家就这么着急娶平妻,似乎有点操之过急了。但到底事关子嗣,外人不好说话。

瑶华没有留意到薛国公夫人的未尽之意。她听到了赵氏的经历,再想起来王小娘子第一个就供出了钱致芳,她不由得心中一沉。这里面,只怕不是薛国公夫人想的怎么简单。

瑶华轻轻地拍了拍薛国公夫人的手臂,“这位钱夫人是什么出身?”

薛国公夫人见她神色不似往常轻松,忙低声问,“钱夫人是钱侍郎的青梅竹马,自小订下的亲事。怎么,可是有何不妥?”

瑶华安抚她,“我还没正式见过她们呢。且让我跟她们聊一聊再说。哦,对了,钱侍郎家……可有宠妾?”

薛国公夫人摇摇头,“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妾室肯定是有的,那位小姑娘,就是庶出。”

瑶华点点头,“夫人先去忙,我且去见见几位。”

瑶华下了假山,海安、阳舒一步不离地跟着她。三人来到了亭子边,钱家的丫鬟忙低声提醒正在说话的三位主人。

赵氏和钱家两位姑娘连忙起身相迎。“见过崔夫人。”

瑶华笑了,“快快免礼,真是折煞我了。”

那三位还是行了个全礼。

瑶华忙上前将她们一一扶起,接着这个机会,她仔细打量了面前这三位。

赵氏生得并不美艳,脸型略方,发量不多,但是气韵雅致,有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气。

钱家大姑娘是个圆脸,鼻梁不高,却有一双弯月眼,见人就笑,十分可亲。而二姑娘跟大姑娘则完全不像,小小年纪,已经出落得十分美丽,瓜子脸,一双眼睛灵动非常,像盛在碧玉碗中的水银,扑面而来的机灵劲儿。

不管三人方才在说什么,如今脸上都是和顺有礼的微笑,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可算得上是官家小姐中的佼佼者。难怪薛国公夫人对钱家大姑娘印象不错。

钱家大姑娘,平时也是能言善道的。只是最近京中都知道,薛国公夫人极为信任这位崔夫人,相看媳妇的时候,时常都拖着这位崔夫人一起。这位年纪轻轻的崔夫人几乎就代表着薛国公夫人的态度了。而母亲也极为看好薛国公家,这次赴宴前,特地嘱咐她要在崔夫人面前好好表现。但正是因为这样,钱家大姑娘反而不好意思说话了。

倒是钱二姑娘仗着自己年纪小,歪着头对瑶华说,“崔夫人,你长得真好看。你怎么不戴那么多首饰也这么好看的呢?”

瑶华笑眯眯的看着她,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夸道,“钱二姑娘真可爱。”

赵氏一听,隐约觉得瑶华这话有点不对劲。婆母交代过她,要照顾两个小姑子。薛国公夫人是给自己小儿子相看,但是这位崔夫人也在给她弟弟相看呢。那位童子试的小状元,又是东宫的小红人,如今官家平日里最喜欢喊他伴驾。便是皇孙们都没有他伴驾的时间长。这位和尧恩小公子,那才是真正的前途不可限量。

婆母倒是很希望能将二妹妹嫁个和尧恩,但就怕崔夫人嫌弃她是庶出。

赵氏有意替钱二姑娘找补,忙接过话头,“二妹妹童言无忌,冒犯崔夫人了。”

瑶华道,“哪里的话。她夸我好看,我偷偷高兴还来不及呢。咦,我怎么觉得钱少夫人的口音有点青州话的味道。”

赵氏的眼睛一亮,“崔夫人来自青州?”

瑶华用青州话回答,“曾在青州住过一年,后来又数次路过那里。”

赵氏的脸上露出些真切的怀念,“真的啊?”

瑶华笑着点头,“我还记得庙口街的酥糖,平安桥边买的油炸桂花果子。”

赵氏激动了起来,“崔夫人也吃过?对,对,那平安桥边有棵歪脖子树,一到夏日,那些孩子总爱从那棵树上往河里跳。”

两人竟然越说越高兴,把钱家两位小娘子都晾在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