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3页)

顾新橙碰了几次壁,意识到不能这样广撒网。

她搜集了北京的小区资料,专挑开发时间在十年前左右的那一批——这些小区的设备很可能处于置换期。

她多方打听,终于锁定了某一家小区,这个小区近期恰好有更换监控摄像头的打算。

顾新橙去找小区物业,向对方自荐了致成科技的人工智能识别摄像头,看得出来,对方对这个产品有一定的兴趣。

然而,市面上做这项产品不止致成科技一家公司,其他公司亦摩拳擦掌。物业表示要对比几家的产品,再做决定。

这一点无可厚非,顾新橙找实习时手握几家公司的offer,也会择优而选。

她觉得致成的性价比相较于其他几家公司的产品有优势,物业应当会选用他们的产品。

这段日子里,顾新橙一门心思往外卖摄像头,甚至连亲朋好友都安利上了。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找新的销售渠道。

走在大街上,看谁都像潜在顾客,她很想问问他们需不需要在家门口装个摄像头。

但她心里有分寸,她是不会问的,主要是怕被揍。

顾承望友情赞助,买了一个摄像头,说装在家门口防小偷——虽然这么多年来家里从来都没遭过贼。

顾新橙所在的经管学院有一个保险学专业,那些学生经常调侃自己毕业后要去卖保险。而卖保险的第一步,就是坑亲朋好友。

现在她发现,不管卖什么,第一步都是先坑亲朋好友。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又到了给傅棠舟汇报工作的日子了。

经历了几顿社会毒打后,顾新橙不像最开始那般盲目乐观和自信了——有团队,有产品,也未必能创业成功啊。

她隐隐开始担心,万一创业失败了,升幂资本的五百万该怎么办啊?

讲道理投资方的钱是不用还的,但投资协议里有优先求偿权这一说。

公司目前没有什么债务,如果真破产了,东西变卖变卖,投资方先拿走,剩下的才轮到其他股东。

想到这里,顾新橙立刻摇了摇头。

这才刚开始,怎么都想到破产清算了?不吉利。

到办公室后,傅棠舟已在等候。

顾新橙觉得自己最近灰头土脸的,他倒是一如既往的潇洒干练。

她将鼓鼓囊囊的包包搁到沙发上,坐了下来。

公司近期传统业务依旧有条不紊地展开,只是这个新业务,遇到了瓶颈。

顾新橙本打算报喜不报忧,仔细想想不合适,所以在报告的最后稍稍提了一嘴,并表示这不是大问题。

傅棠舟优哉游哉地问她:“摄像头卖了多少个了?”

顾新橙遮遮掩掩道:“……几百。”

傅棠舟淡道:“一百也是几百,九百也是几百。”

顾新橙没法回避这个问题,只得说:“一百。”

他瞥她一眼,似乎对这个数字并不意外。

“我去电子商城铺货了,还找了小区物业。”顾新橙把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简单说了一下,她想让傅棠舟知道,卖出一百个摄像头并非她本意,她做得很努力,奈何结果不尽如人意。

顾新橙面临的困境,是所有初创企业共同的困境——产品有了,卖不出去。

这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东西好也不一定有销路。

他们又没什么预算打广告,只能一点点地开拓市场。

傅棠舟静静地看着她,说:“你们公司已经穷到连个销售都雇不起了?”

顾新橙敛下睫毛,声音小了些:“也不是雇不起,我们得开源节流啊。”

傅棠舟正色道:“我给你五百万投资,是指望你来干销售的?”

一想到她这些天在路上跑来跑去就干了这个,他一时之间又生气又心疼。

顾新橙被他一说,顿时像犯错的孩子一样手足无措。

她的本意是想在熟悉业务的同时,为公司节约人员成本。

放着五十万年薪的工作不干,去大街上受人白眼,她心里也不好受啊。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傅棠舟说,“你们A大金融系真不错。”

顾新橙:“什么?”

她听不懂傅棠舟的话。

“老师教的是金融,学生采购、销售、营销全能干,十项全能选手啊。”傅棠舟幽幽说道,语气里夹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顾新橙:“……”

骂人用得着拐十八个弯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傅棠舟说,“你的价值不是干销售,多考虑考虑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

“哦。”顾新橙应了一声。

她在心里默默记下,回去之后要给公司招两个销售。

“你说你还去找小区物业了?”傅棠舟问。

“那个小区有换摄像头的计划,他们也看了我们的产品,不过……”顾新橙继续说,“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也要看,我还在等他们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