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2/2页)

他的回答不落下风,针尖对麦芒。

隆鑫十几年的成绩,是因为钱总兢兢业业。

而他只靠运气,就能有今天和钱总平起平坐的地位,着实叫人恨得牙痒痒。

两人的商业互吹夹枪带棒,外人恐怕听得云里雾里,可两家公司的人心知肚明。

钱总脸上的笑意渐渐没了,风投圈后生可畏,怎能不令他警惕。

可他又提防又警惕,还是眼睁睁看着升幂资本蒸蒸日上,成为风投圈新秀。

双方汇合之后,一群人簇拥着钱总和傅棠舟向产业园区内部走去。

这个产业园区很大,有十几栋灰色外墙的办公楼。办公楼与办公楼之间用绿化带连接,环境不错。

园区里的公司都是从孵化基地里闯出来的成功者,至少得拿下A轮融资才能租得起这儿的办公楼。

顾新橙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能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

考察团到访的第一家公司名叫万息智科,名字听上去非常高大上,可是他们的展示区却很简单,只摆了几台类似于自动售货机的装置。

“这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榨橙机,扫二维码付款,就可以拿到一杯现榨果汁。”对方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的橙汁都是天然无添加的。”

顾新橙看了一眼这个机器,北京街头很常见,她以前也买过,一杯十五元钱,榨五个橙子。

机器会完成自动去皮、榨汁、装杯、封盖的流程,从付款成功到拿到一杯橙汁,大约需要45秒钟。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投资机构最关心的不是这橙汁好喝与否,而是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傅棠舟问:“你们公司的橙子从哪儿来?”

“主要是江西那边的橙园生产的。”对方热情地解答,“我们和当地果农签了采购协议,目前公司自有橙园三千亩,未来还会继续增加。”

钱总观察着这个机器,问:“一台机器能装多少个橙子?你们怎么补货?”

对方答:“一次可以装一千个橙子,可以做两百杯橙汁。我们有专业的补给团队,专门负责给机器补货。”

“你们在北京投放多少台机器?”

“三四千台,基本上每个地铁站都覆盖了,大型商场里也有。”对方答,“一线城市我们都在做,以后会逐渐下沉到二三线市场。”

“生意做得挺大,毛利应该不少吧。”

……

简短的几个问题,问出了不少门道。

顾新橙发现,这家公司看似只是个卖橙汁的,里面的弯弯绕绕一点儿都不少。

如何控制成本,如何管理供应链,如何分配工作,每一条都需要团队认真思考。

傅棠舟忽然问了一句:“现在可以买橙汁吗?”

对方说:“当然可以。”

钱总打趣道:“看来傅总口渴了。”

傅棠舟脸上有清浅的笑意,说:“我怕大家口渴,请大家喝橙汁。”

他付了款,买二十杯橙汁。温文尔雅的模样,让在场女性为之心跳失速。

钱总注意到旁边的另一台机器里整齐地码放着上百只椰子。他问:“这是椰子机?”

“是的。”

“产业链还拓宽了啊。”

钱总很满意自己的发现,他说:“既然傅总请大家喝橙汁,那我请大家喝椰汁。”

在收买人心这一点上,钱总不想输给傅棠舟。

这时,傅棠舟买的橙汁已经榨好了两杯。

他端起这两杯橙汁,一杯递给钱总,一杯递给顾新橙。

“这家我请,钱总就不用破费了,”傅棠舟说,“后面还有别的呢。”

好像他们来逛的不是高新产业园,而是小吃街。

顾新橙望着那杯果汁,一时之间手足无措。

她偷偷看了一眼钱总,他接了果汁。

于是她才伸手去接,同时小心翼翼地避免碰到傅棠舟的手。

这两杯橙汁送出去后,傅棠舟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对其他人说:“自己拿,不用客气。”

大家逐个过去拿橙汁。

顾新橙用吸管戳开饮料杯,吸了一小口。

这橙汁又酸又甜,沁入心脾。

她没注意到,傅棠舟唇角勾起的一抹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