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3页)

*

“傅总,下个月北京有一场AI行业峰会,主办方邀请您当演讲嘉宾。”

于秘书将主办方的邀请函连同几份文件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接着说:“这是姜经理送来的资料。”

傅棠舟端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将东西拿过去。

他没看邀请函,而是先看了资料。纸页翻得哗哗作响,眉头也越拧越紧。

于秘书心里没个底儿,叫苦不迭。

傅总年后脾气一直不太妙,可到底哪里不妙,于秘书说不上来。

他只觉得每次靠近傅总时,傅总周身散发的气场都逼得人喘不过气来,还带着一种凛然的寒意。

别的同事可能注意不到,可于秘书天天跟在他身边,相当善于察言观色。

傅总脸色一变,他就能猜出傅总的心思。但这次不行,他左思右想也不明白。

傅总最近挖苦人的频率更高了,连他也经常被殃及池鱼,真不知道是哪儿让他不合意了。

傅棠舟将纸页压在桌上,说:“把他叫过来。”

于秘书:“……是。”

看来,姜经理今天要倒霉咯。

几分钟后,姜经理匆忙赶到,傅棠舟正站在落地窗前俯瞰国贸街景。

他双手插在西裤口袋里,身材颀长,背线挺直,左手的腕表表盘反射了一道白光。

姜经理惴惴不安地问:“傅总,您找我有什么事?”

傅棠舟语气冷峻:“你自己心里没点儿数?”

姜经理:“……”

傅棠舟转过身来,一双眼眸不带温度。

他冷冷开口道:“这么长时间就找了这俩项目,你逗我玩儿呢?”

这话说得相当不留情面,姜经理推了下架在鼻子上的眼镜,试图替自己辩解:“这两个项目前景挺好,都是您想要的人工智能方向,而且——”

傅棠舟打断他的话:“人工智能PPT?”

姜经理不敢说话了。

显然,傅棠舟经验很丰富,一眼就看破了这俩项目最大的缺陷——想法很好,产品和业务暂时没有,只有一个漂亮的PPT,简称PPT创业公司。

傅棠舟说:“你当我这儿是幼儿园呢?我没工夫教小孩。”

言下之意,这种纸上谈兵的公司,他根本没有耐心去扶植。

傅棠舟做的是风投,他很少投种子轮、天使轮的项目,大多是从A轮开始。

一个公司有没有潜力,在最前期是很难判断的。有不少创业者浑水摸鱼,拿着PPT出去骗投资人的钱。

创业这条路,堪称九死一生。

一百家创业公司,能有一家活下来,就不错了。

还有九家,半死不活。剩下的九十家,早就死在路上了。

所以傅棠舟的投资策略是,等到A轮商业模式初现苗头,再进行投资。

既避免入场过早,造成损失。也避免入场过迟,后人一步。

姜经理:“其实还有几家公司我们正在接洽……”

傅棠舟瞥他一眼,手扣了扣办公桌,说:“下个月。”

姜经理:“明白。”

傅总的意思是,下个月再拿不到好的项目来,他真的可以卷铺盖走人了。

姜经理走后,傅棠舟靠上办公椅,松了下领带。

一个个的,天天往他枪口上撞,真是活得不耐烦。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那份邀请函——鎏金的大字,精美的设计。

傅棠舟打开看了一眼,拨通于秘书的座机电话:“下个月的AI峰会我会过去,替我安排。”

*

“周教授,演讲稿我已经写好了,您看看。”

来周教授的办公室次数越来越多,顾新橙也越来越收放自如。

周教授戴上眼镜,开始看演讲稿。

楼下不远处有个篮球场在举行比赛,欢呼声震天,吵吵嚷嚷的声音似乎吵到了周教授。

顾新橙主动走过去,将窗户关上,只留了一小道缝通风。

这时,周教授的手机突然响了,他一边看稿子一边接电话。

“什么时候啊?”

“今年下半年啊?不行,我有事儿,不在国内。”

“得去挺久的,你这事儿啊,等明年再说吧。”

挂了电话之后,周教授将顾新橙的演讲稿放到桌上,问:“你这稿子都参考了什么书啊?”

顾新橙罗列了最近从图书馆找来的几本书,又说:“我还从知网下了几篇论文。”

周教授问:“你看得懂?”

顾新橙实话实说:“一开始不太懂,正好我认识信院一个师兄,就咨询了他。”

“挺好,”周教授满意地点点头,“你下个月月底有空吗?”

“您有事找我吗?”

“主办方和我很熟,说缺场务,跟我借俩学生去干活儿。”

他指的就是这次的AI行业峰会。

周教授以询问的眼神看她,顾新橙的一颗心脏跳跃起来。

连季成然这个本专业的学生都没机会去的行业大会,她竟然可以跟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