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疏香满地东风老(第2/3页)



  宫中所用的廷杖和外廷所用并不相同,长不过一丈二,粗亦不过七分,却是枣木所制,着肉不溃,一杖下去极易伤及筋骨。殊儿跪着道:“娘娘素来菩萨样的心肠,求娘娘念在慕姑娘病着,只教训奴婢就是了。”涵妃笑了一声,说:“好个忠心的丫头,你且放心,你们两个,一个也少不了。”她存心想令如霜惊惧求饶,指了指殊儿,说:“先打这丫头。给我着实打。”廷杖分为两种,所谓的“用心打”或者还有活路,所谓的“着实打”就是打死算完。行刑的内官们动作最是麻利,立刻将殊儿按倒在地,拿麻核桃塞住了嘴,高高举起了廷杖,十成用力“笃”一声闷响重重击下,殊儿痛得满头大汗,呜呜哀哭,如霜被押在一侧,恍若未见。

  只听监刑的太监唱着计数:“一杖……两杖……三杖……”方数到第五杖,殊儿已经痛得昏阙过去,再无声息。涵妃见如霜脸上波澜不兴,暗自咤异,犹以为她被吓傻了。将脸一扬,内官们便上前来按倒了如霜,待要将麻核桃塞入她口中,她本能样将脸一侧,满脸厌憎之色。涵妃心里这才觉得痛快了些,微笑道:“原来你也知道怕。”

  如霜并不言语,目光轻慢傲然,径直望向她的身后。涵妃犹不自知,正欲再说话,身侧的宫女内官已经纷纷跪了下去。涵妃心中一沉,蓦然回首,果然,但见明黄九龙辂伞迎风吹扬,皇帝负手而立,赵有智随侍,金壁辉煌的銮驾仪仗拱卫身后,连绵十数步内,警静无声。这么些人,竟悄悄的没有声息,不知是何时已经近前来。

  事出仓促,涵妃只得行礼见驾:“臣妾请皇上万福金安。”

  皇帝冷笑:“万福?朕的人还没被生生你打死,可真算是万福。”

  赵有智连使眼色,早有人抢上去扶了如霜起来。皇帝见她发鬓微松,神色冷漠,虽瞧不出什么伤处来,足旁却有个殊儿已经昏死在杖下,自己如若迟来一步,后果堪虞。心中不由一凛,眉头微微皱起:“叫好生养着,又出来作甚?”如霜轻轻抿一抿嘴,依旧是那种冷漠神情:“不是你叫我出来逛逛?”

  语气极是轻薄无礼,亦不是御前奏对该有的口气。皇帝正在气头上,心下大怒,转脸看到涵妃,目光冰利寒冷。

  涵妃既惊且惧,万万想不到为了一个宫女,皇帝竟会如此动怒。心下害怕,语中已带了哭音:“皇上,此宫女无礼在先,臣妾才依宫规教训,望皇上明察。臣妾虽然无知,亦不过遵照祖宗家法行事。”

  皇帝长眸微睐,俊美的脸庞上忽然微蕴笑意:“祖宗家法?你还有胆量抬出祖宗家法来压朕,什么叫祖宗家法,任由你们算计了朕,难道就是祖宗家法?”笑容顿敛,已经骤然发作,语气森冷严厉:“立时送涵妃回京。长宁宫她定是不乐意住了,日后就在万佛堂跟着太妃们好生修炼修炼品性。没有朕的旨意,不许她迈出仪门半步。谁要是前去探望,只准进,不准出,就在里头陪她一辈子才好。”

  万佛堂原是宫中太妃们吃斋念佛的地方,孤苦冷寂,青灯古佛,涵妃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会震怒如斯,顿时花颜失色,全身簌簌发抖。赵有智躬身低语相劝:“万岁爷,涵妃娘娘行事纵有不妥,还请皇上瞧在皇长子的份上……”皇帝冷笑一声:“这样阴柔狠毒的女人,哪里配作母亲,没得带坏朕的皇子。趁早关她在万佛堂里,让她好生忏一忏她的罪孽。”气犹未消,补上一句:“皇长子亦不准前去。”

  涵妃掩面“哇”一声哭出声来,皇帝素来最厌恶女人哭泣,转开了脸凝望如霜,但见她目光迷离,视着远处烟波淡渺的湖面,不知在想些什么。身畔的这些纷杂话语,仿佛半分也未听见,哪怕是听见了,也丝毫未听到心中去,样子如常冷漠疏离。

  皇帝本来在“方内晏安”歇午觉,被赵有智叫醒,匆忙前来,又发了一顿脾气,午觉自然是睡不成了,依旧起驾回去。“方内晏安”为上苑四十六景之一,为皇帝在上苑所居正寝,规制一如宫中的正清殿。正殿向例用来召见亲近的王公大臣,即俗称为“内朝”之地。皇帝素居于东侧殿,殿中有景宗手书匾额“静虚”二字,于是又被称为静虚室——此方是正经御寝内殿。静虚室虽称为室,亦比寻常殿宇更为深广恢宏。皇帝素来喜静,遍室皆铺厚达数寸的地毯,只挥一挥手,宫女内官瞬间悄无声息退得干干净净。

  窗下本有软榻,如霜此时仿佛累了,微露疲态,径直走过去伏在榻上,旋即已经阖起眼睛,浑不顾皇帝在侧,似是丝毫不觉自己大违宫规礼制。殿中错金大鼎里焚着苏合香,淡白轻烟如缕,一丝丝散入殿宇深处。紫檀锦红海棠的软榻,如霜伏在那里,长袖逶迤,层层叠叠依着裙裾直垂到地上的红氆氇之上,如西天灿霞般绚丽流光。正是暮春迟迟,窗外雨声淅淅,窗纱是新换的烟霞色贡纱,朦胧透出阶下萱兰芳草,一点绿意盈人映在她的脸庞上,越发显得面颊如玉。皇帝眉头渐渐展开来,过了片刻,嗤得一笑:“下次可不许再这样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