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第3/3页)

对于这样一个结局,我们放在中国式爱情的大背景下应该怎么看,这就必须要弄清第三个问题,这到底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正剧?

当然,它肯定不是一个喜剧。后来明清的才子佳人戏,从“私定终身后花园”,一直到“奉旨完婚大团圆”倒确实有很大的喜剧成份,但那只是明清小说戏曲的主体模式,并不是中国式爱情主要的情节模式。虽然牛郎织女最后看似有了一个鹊桥相会的机会,这使得故事多少带有了一些完满性结局的正局特点,但鹊桥相会实质上是对银河相隔的这种残酷的现实的强化,也就是说它反而点明了夫妻永世分隔的这种残酷现实。这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特有的东方智慧,它一方面让人们对未来还保留希望,另一方面却让每一年剩下的364个夜晚都变成了一种更为深沉的煎熬与等待。事实上,在这种煎熬与等待之中,悲剧的美得到了延伸和升华,这也是这种美丽的爱情传说为什么会历久弥新,历经数千年却依旧能够拔动我们心弦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从根本上就不赞同有些评论家认为中国除了一部《红楼梦》就没有真正的悲剧的说法,从牛郎织女的故事开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至高的悲剧审美内涵早就饱藏在千年的民间传说里。只是我们的民族智慧让我们表现得哀而不伤,甚至化悲痛为力量,化悲伤为渴望,收拾起起心情,像秦少游赞美牛郎织女那样,深情地吟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说到两情长久的期望,我们不禁会生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慨,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哪怕是盖世的英雄与月宫的仙女也难免这样的遗憾。

请看下回:嫦娥与后羿的故事——“一个离家出走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