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唱词(第2/2页)

对于咸阳这个北市,他们心里有点抵触:据说这是仿着他们赵韩两国的王宫搞的,这不是欺负人吗?咱国都亡了,你们还要这么对咱的王宫,和坟头跳舞有什么区别?

不过,钱帛珠宝可以自己放很久,每天都要用的日耗品囤不了啊,还是得去买。

他们现在已经被编入市籍,往后还是继续当商贾,虽然眼下还没他们插手北市生意的份,可总得先熟悉熟悉市场,研究研究做什么生意能赚。要不等他们钱花没了,估计得和那些掏不出钱迁入咸阳的小商贾一样被发配边关搞建设去!

于是怀揣着“我没有对故国王宫不敬的意思,我就是想找条活路”的想法,迁入北市的赵韩两国富户豪强混入了秦国百姓的逛街队伍之中。他们现在都夹起尾巴做人,穿得很低调,全仿着秦国百姓来,不开口没人看得出他们不是咸阳人。

可惜区别还是有的,区别在于秦国人都把限购商品买光了,他们才后知后觉地走到空空如也的货架前,站在那里傻眼了。

幸好经过几天的备货,普通日用品货量充足,即便满咸阳的人都来买也还供应得上。只是人还是特别多,要不是每家店门前都有人维持秩序,限制进店人数,也说不准会出什么乱子!

所有人心满意足地完成大采购,前头就有歇脚的地方:各式酒肆食肆组成的美食一条街,里面有各种热饮热食,沿街小店谁都能进,由赵王宫改建而成的那家酒楼可就有身份限制了,你要是报不出个名号来就得付足了钱才能进去看上一眼。

瞧见满街飘香的盛景,拎着一堆扫货成果的人都觉得饿了,三三两两地在沿街的小店里落座叫了吃的。

北市商贾扎堆,他们本身要吃饭,来采买的人也要吃饭,这就是一大客源。

而且后头还有个达官贵人们用来举行宴会的大型宴饮酒楼。

想想看达官贵人们在里头宴客听曲,没个一天半天结束不了吧?那些个抬轿的、办事的、跑腿的,总不能一整天不吃不喝吧?所以这些酒肆食肆只要用心开,往后不会缺客人!

哪怕这些客人都掏不出多少钱,可他们走的是薄利多销、积少成多的路子,每个月除去租钱、税钱的纯利润对普通老百姓依然有巨大的吸引力。

思及日后的红火日子,一干小店的店家们全都干劲十足,热情招待涌入店里的客人。

这天是休沐日,不过百官都收到了扶苏的帖子,表示要在新开的“赵宫酒楼”宴客,正式给这座官营大酒楼开个张,希望有空的人都赏脸来吃顿饭。

赵宫酒楼最终定名为“玉琼楼”,赵国都没了,自然也没有赵王宫了,玉琼楼取的是玉宇琼楼之意,听着很有仙气。

朝中诸官收到帖子,都麻溜地把当天的安排往后推了推,有什么办法呢,这可是顶头上司的儿子请客,还是官营产业正式开业,谁要不去说不准会遭清算!

想想前几次公费聚餐的遭遇,不少人都开始发愁:接下来他们家有什么要开宴会呢?儿女嫁娶?父母过寿?孙子满月?要不给儿子办个谢师宴?反正大王的面子总要给,必须当场预定一两场宴会!

临到开宴时分,出来采买的人潮已经散了大半,北市虽还是车马如龙,瞧着却没有早上拥挤了。

一众达官贵人提前乘车骑马来到玉琼楼前,乍一看大门上龙飞凤舞的“玉琼楼”三个字时都有些恍惚,很有些沧海桑田的感慨。他们还不知晓什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觉得心情非常复杂,有一点点惆怅,又有一点点唏嘘。

还有一点点爽。

在门口碰上的文武诸官对视一眼,笑呵呵地上前相互寒暄,结伴从“玉琼楼”正门鱼贯而入。

扶苏早就到玉琼楼坐镇了,他给嬴政也送了帖子,不过嬴政没说来不来,只说到时候再看看,瞧着好像兴致缺缺。

不管嬴政最后来不来,扶苏都是按着嬴政会来做准备的,直接把安防调整到最高级别。

为了迎接开业,扶苏还特意调了批乐人过来热闹热闹,并且贴心地让乐人们选唱文武百官写的诗,好叫文武百官知道他们的优秀作品没有被埋没!

等文武百官陆续入场之后,乐人们也伴着乐曲欢欣鼓舞地唱了起来。

乐人们嗓音清越,歌声悠扬,本应是极为动听的,有的人脸上的笑容却逐渐僵硬。

这歌儿,听起来有点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