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捕鱼(第2/2页)

扶苏在第一批瓷泥做好之后邀张良他们一起去玩。

张良对玩泥巴这件事有点抗拒,他好歹也是世家出身,放着正事不干学人捏泥,像样吗?

余光扫见李由他们二话不说捋起袖子要上场,张良也不甘落后,抛去那点小嘀咕专注地看专业匠人给他们演示这泥巴该怎么玩:先把淘泥放进转盘里,手眼并用地边旋转转盘边把瓷泥拉出个大致雏形,再选用对应的印模印出想要的形状,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器物就做成了!

要是觉得没玩够,还可以再耐心地修一修,洗洗干净在上面随心所欲地作画。

当然,目前这个瓷窑还处于摸索状态,并不保证烧出来时能还原你的画。

看起来不太难!

五个人开始有样学样地试着拉坯。

事实证明,看别人做和自己做还是有区别的,几个人的成果都挺一般,还是陈平出身农家,好歹干过几年活,做出来的瓷坯好歹齐齐整整。

扶苏指挥能力一流,动起手来还是挺生疏,最后全靠自己良好的审美标准把差点歪掉的瓷坯给拉了回来,还像模像样地在上面勾画起了各种各样的花纹。

张良同样手生,他趁别人不注意,面不改色地丢掉几块被玩坏的泥巴,镇定自若地把勉强能看的那几个留了下来。

至于李由和王离,他们的选择很一致,做那么精细干嘛,选大的,操作简单,不容易出错!画画?画什么画,他们习武之人,不用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直接拿去烧制完事。

几个人捣鼓了半天,还给成品上了釉,这才把第一批由他们亲手制作的瓷坯送进瓷窑烧炼。

瓷坯做好了,放进瓷窑还得烧上几天才能看到成品,好在离这边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处煤矿,块煤和煤粉都能直接用,百姓陆陆续续上山打了不少杂柴送来换粮,再多开几个大窑都还烧得起。

扶苏没干等着,把剩下的事交给瓷窑负责人,洗洗手和张良他们忙别的事去了。

因为闹过饥荒,百姓家中也养不起家禽家畜,扶苏一行人吃的肉要么是山里打的水里捞的,要么是别处送来的。

入夏之后,扶苏早早在江边建了处船坞,调了批男丁来学造船,女眷学织网。如今天暖鱼肥,船坞也造出了一批结实好用的新渔船,扶苏和张良他们溜达去验收,顺便到江边散散心。

扶苏在船坞里看了一圈,觉得光看着不够直观,含笑提议道:“不如我们分头带着人到江中捕鱼,看谁捕得多。”

张良来了兴致:“听起来不错,有彩头吗?”

这话也就张良敢说了,不管是李由王离还是陈平,在扶苏面前还是挺讲究上下尊卑的。

扶苏笑道:“不如输的人负责带着人把鱼挨家挨户分给县里的百姓。你想清楚再答应啊,县里可是有两千多户人家的,一天怕是跑不完。”

张良说道:“这种大话你得先捕到两千多条鱼再说。”

在瓷器作坊那边玩泥巴还好说,到江中捕鱼这种事李由和王离是不会和扶苏分开的,江水湍急,指不定出点什么意外,他们得寸步不离地跟着扶苏才放心。

这样一来,扶苏和李由、王离算一组,张良和陈平算一组,两队人分头去挑好渔船和渔夫,准备分头往上游和下游两个方向捕鱼去。

张良他们带着渔网出发了,扶苏却没急着让渔船下水,而是先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捣鼓出一批草料,这才带着渔夫们顺流而下,停在下游江心处。

扶苏命人撒下草料,不一会,一大群白花花的鱼儿就齐齐游了过来,数量之多差点把渔夫们拉着的网给冲破了!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渔夫常年住在江边,好歹也是捕鱼的一把好手,自认捕鱼技巧算是一流的,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势!

撒草料引鱼也有人试过的,可是没这效果啊!

渔夫呆愣片刻,纷纷欢喜地收网,将满网肥鱼拉了起来。

等把一船船大鱼拉回岸上,所有人看向扶苏的目光都不同了:看看,不愧是传说中的小仙人!有小仙人在,鱼儿都自动撞进网里来!

住在周围的百姓都知晓扶苏要试船,早已来到岸边看热闹,看到他们这么快满载而归都惊住了,纷纷围上去帮忙卸鱼。

亲眼见过鱼群争先恐后往网里冲的盛况,跟船的渔夫都真心实意地觉得扶苏是仙童降世,很是吹了一波牛逼,又信心满满地再次跟着扶苏捕鱼去。

到扶苏第二次满载而归,张良他们才捞完第一轮。

看着沙地上临时挖出来盛鱼的小池塘里挨挨挤挤都是鱼,张良和陈平对视一眼,都知道自己输了!

难道那些鱼真的那么傻,看见扶苏就自愿往网里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