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缺人(第2/3页)

蜡这东西产量不高,弄起来挺费功夫,一般用来调制为封蜡用作竹简封缄用,这张良倒好,一来就怂恿扶苏拿去捣鼓什么蜡笔,还不是用一点半点,而是一批一批地往外搬。

蜡烛倒是还有点用处,不过比起随处可得的灯油,这玩意还是太奢侈了。

眼下秦国最不需要的就是奢侈之物。

嬴政沉着脸教育了扶苏一通,让他别为了玩乐耗钱耗力,才去少府衙门就弄些没用的东西出来。

如果成本降不下去,搞出这些东西只会增加朝廷和百姓负担!

扶苏被嬴政一通训斥弄得有点懵,等嬴政骂完他才回过味来,想起自己还没和嬴政说起白蜡虫的事。

扶苏赶紧把发现白蜡虫的事给嬴政讲了讲,怀才虽然才出发没多久,不过那官员说的“满树白虫”和白蜡虫完全对得上,那些“白虫”附生的树也确实是仙人在梦中给他看到的那种,所以他觉得采收白蜡之事应该十拿九稳才是。

嬴政听扶苏说这又是那梦中仙人所教,神色稍微缓和下来,不过还是不忘继续教育扶苏:“没见到结果之前,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十拿九稳的。”

扶苏乖乖应和:“孩儿知道了。”

嬴政摆摆手打发扶苏离开,并且没收了扶苏揣来的蜡笔和蜡烛。

扶苏也不在意,溜达回少府衙门那边又取了一份,才出宫和张良分享底下人做出的最新成品,顺便和张良嘀咕一下自己挨了训的事。

张良听了扶苏转述的那些话,心里不由有些怅然。

哪怕嬴政只是在教育儿子,那也说明嬴政目前把所有心思都集中在战事上,对于奢靡之风深恶痛绝。

他曾听韩非说起过嬴政的一些做法,嬴政一开始对待尉缭他们都十分诚挚,出入与他们同乘一车,衣食之类的都与他们靠拢,看起来丝毫没有一国之君的架子。

不管这是不是嬴政有意摆出来的姿态,至少嬴政有这个意识。

张良说道:“蜡源确实还不确定,如果没有稳定的蜡源,我们这样做确实很浪费。”

扶苏对物欲其实不怎么看重,只是觉得既然都碰上的还是得利用起来。

他笑着说道:“怀才那边应该很快能有消息,到时多放养些白蜡虫,蜡源就稳定了。”

张良点头,开始和扶苏一起试用起新制出来的蜡笔。

虽说蜡笔写画很难追求太高的质感,不过日常涂画用已经差不多了,要是成本能降下来,给小孩子们启蒙用还挺不错。

蜡烛点起来也不错,蜡质好的话,烟比油灯要小些,扶苏对底下人的效率还挺满意。

可惜少府衙门底下管着的作坊到底是归朝廷所有,被嬴政教训了一通,扶苏才发现自己这么捣腾确实有公器私用的嫌疑。

看来下回还是别那么着急了,至少等原料到位了再说。

扶苏反省之后,便暂且放下了白蜡虫的事,从国子学那边抽调了几位相熟的博士出来搞邸报。

直邸本就是为了方便朝廷与地方的联系,机构都设好了,自然要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邸报就是与直邸伴生的新事物。

所谓的邸报,就是各地平时把基本情况上送到直邸这边,遇到突发情况就送急报。

考虑到现在的道路情况和交通情况,暂时定为一月一期,朝中各级官员必须人手一份,充分了解各地的动况,在做出各项决策时得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条件。

当然,有特别要紧的消息就别等每旬的邸报出来了,得第一时间上送朝廷。

这是下对上的方面。

要说上对下的方面,那就更直接了。

地方派遣到咸阳来的官员必须每天整理各种官方文书,把它按照轻重缓急归类送到各地郡守手上,再由各地郡守把朝廷的各种诏令传达到县乡之中。

其实这些事朝廷本就有人在做,扶苏要做的只是把这类工作规整到直邸那边,让整个过程更加明确也更加高效。

怀才派人把第一批白蜡送回来的时候,朝中诸官也拿到了第一份邸报。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东西可能没什么用处,可是对于每天要做出许多决策的朝臣来说,它的参考意义就大了。

不管是想系统性地回顾分析朝廷上个月的一系列诏令,还是想了解相关地区的基本情况,都可以通过细读这份邸报来获得自己想知道的内容。

扶苏勤勤恳恳地在上朝时给百官和嬴政分发了一份邸报,然后在他们对少府衙门的工作表示满意和赞许的时候开始卖惨——

首先,少府衙门这边缺人才啊。

你看看这些文书整理工作,还是从国子学那边抽掉一批教学任务不那么紧张的博士来做的。

就算博士们很愿意无私奉献,我们也不能厚着脸皮让他们身兼两职是不是?

至少得找人接替国子学那边的博士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