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石磨(第2/3页)

扶苏说道:“这是石磨,用来将谷物磨成面粉用的。”

嬴政眉头一挑,示意扶苏仔细说说。

扶苏也就仔细给嬴政说了。

五谷虽然管饱,但是口感不佳,很多蒸熟后依然十分粗糙,老人和小孩牙口不好,大多得囫囵着吞下去,这样对身体不好。

如果把五谷磨成细粉就不一样了,这面粉不是直接煮的,而是先发面,再做成各种面食。

光是基础的面食就有包子、馒头、面条、粉丝等等,再发展一下衍生品,还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糕点。

现在虽然也能蒸一些米糕吃,但是对比起面粉做出来的糕点着实有些粗糙,而且做起来很不方便,若是能用石磨大规模地将五谷磨成面粉就省事多了。

扶苏不仅光靠嘴巴说,提到每种面食时还会在纸上简单地把它画出来,线条虽然简略,样子却很生动,看得旁听的蒙恬都饿了。

蒙恬看向嬴政。

嬴政岿然不动地听扶苏讲完,才问:“这石磨什么时候能用上?”

扶苏道:“怀才回禀说已经做好一个,今天就能试磨,若是能用,其他的照着做就好。”

嬴政点点头,接着问:“膳房那边能直接做?”

这倒是提醒了扶苏,他说道:“是孩儿忘记了,我叫人去赶做些蒸笼,晚膳可以用来蒸包子和糕点。”

嬴政点点头,接着绷着脸敲打道:“不可太重口腹之欲,食物能入口就行了,一味追求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可取。”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仲尼的说法。

孔仲尼是齐鲁之学举足轻重的人物,说是奠基人也不为过。根据他弟子在《论语》里的记录,孔仲尼吃饭还有许多讲究,陈粮不吃,旧肉不吃,肉切得不好不吃,酱放得不对不吃,外面买的肉干和酒也都不吃,每顿还必须有姜!

嬴政在赵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接触的也大多是三晋之学,不管是吕不韦还是李斯、姚贾,都崇尚经世致用的学问,对于齐鲁那边整的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还是秉承着知己知彼的想法才捏着鼻子读过一些。

读是读过了,该不认同还是不认同,该不耐烦还是不耐烦。

所以教训扶苏的时候,嬴政才会把这话搬出来让他消停些。

扶苏不意外嬴政会这么说,上回他没给嬴政送腊肠就想到会被这么教训。

他本也不是贪图口腹之欲的人,要不然也不可能在云阳县那边吃那么久的粗茶淡饭。

扶苏被敲打了也不觉得难过,只认真解释道:“我是看几个年纪小的弟弟妹妹牙没长齐,吃东西费劲,才想着能不能把吃的做得软和些。”

嬴政见扶苏仍是那一本正经的模样,摆摆手让他回去。等扶苏一走,嬴政想和蒙恬聊两句,看见蒙恬正襟危坐的模样又闭上嘴。

这家伙少年时就正正经经,长大后也不太爱聊天,向来是有一句说一句,和他闲聊起来没甚意思。

嬴政道:“既然是用来做磨坊的,你由着他们去便是。”

蒙恬领命退下了。

没过多久,李斯拿着新做好的籍册来让嬴政过目。

上回在云阳那边看过扶苏做的粮册,李斯便让人学了过来。

后来扶苏捣腾出雕版印刷法,李斯按照需求分别做了钱粮册子和人口籍簿等等,直接拟好一个模子让人雕出来,刷刷刷地就能印出一大批,负责整理的人只要往空缺处填好数字或者文字就好,非常方便,李斯直接让人把今年的上计数据全部用新籍册存档。

嬴政看了觉得不错,想到年底那场败仗,他又让李斯做了个新册子,让各地男丁自己上报年龄,方便他按照年龄征调士兵。他准备年初兴兵攻赵、韩,争取早日拿下“三晋”之二!

李斯照着嬴政的要求做好年龄统计的册子,只是免不了有些疑惑:“大王,不是先取赵魏?”

既然想要一统天下,他们君臣几人自然时常商量如何攻取六国。

从地理位置来说,赵、魏、韩是连在一起的,他们早年都是晋国世家,后来晋国王室衰微,他们瓜分了晋国的土地,也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

嬴政年中曾提过想先取赵、魏,再逐一攻取余下诸国,也召朝中将相商量过几轮。李斯和姚贾作为外交能手,平时得负责统筹面向各国的间谍行动,自然也旁听过相关讨论。

听了李斯的问题,嬴政走到舆图前看了一会,随口说道:“取了赵、韩能对魏国形成合围之势,魏国不过囊中之物而已。赵国杀了我大将,韩国又背弃誓约,自然得先拿下他们。”

李斯闻言没再多问。

正事聊完了,嬴政又状似无意地和李斯聊起扶苏,说扶苏觉得弟弟妹妹牙口不好,居然琢磨出个能把麦粒磨成细粉的石磨,准备弄些香软可口的新吃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