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第3/3页)

苏如意瘫在稻草堆上,双目失神望着一个地方,眼泪从眼角滑至鬓角,她在静静等待死亡。

墙壁上马灯投下的昏黄光影,都在这一刻变得好看起来。

她名唤如意,可这一生从未如意过。

她痴痴的笑起来:“果真是上天赐了倾城,也赐下薄命。”

这一生里遇见的所有人,都走马观花一般浮现在眼前。

她其实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错了。她曾经是高门贵女,享尽了尊崇。后来苏家被抄,她为了父亲进宫,在皇宫那此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又有哪个宫妃的心思简单?她唯一能仰仗的,便是皇帝的宠爱。

后来顾临渊出现,说带她出宫,隐居山野。

她知道自己还喜欢顾临渊,可是此后余生都当一个乡野村妇,那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也是金尊玉贵长大的,上天还给了她这堪称绝色的容貌,为什么别人可以在宫廷养尊处优,她就只能在山野洗衣做饭?

是了,支撑她走到现在的,除了杀父之仇,还有那一份不甘心。

只是最终这份不甘也葬送了她自己。

说后悔吗?苏如意不知道,她只是突然觉得很难过。

在宫里的时候,为了不暴露自己是安王眼线,她杀了从小伺候她的婢子鸣翠。安王被困盘云峰的时候,她为了逼顾砚山退兵,也间接害死了顾临渊。

蓦然回首,才发现那些真心实意对自己好的人,都早已离自己而去。

原来,一直都是她错了吗?

可是……她只是不甘心啊!

*

清理完所有的安王余孽后,江南治水总算是正式搬上议程。

朝廷工部刨去杨相的人之后,那些有真才实干又不愿结党营私的朝臣便开始显露锋芒。

萧珏修书回朝,命工部的人前往江南共商治水大事。

各种各样的方案被提出,又在一番激烈的争论后被否决。

因为叶建南之前提出过挖渠引流以洪水封盘云峰的法子,萧珏在否定无数方案后,直言问叶建南有何建议。

叶建南把之前叶卿分析出江南水患频发的原因阐述了一遍,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是在河道下游的平原地带缩小河道宽度,再挖开河床中积攒的泥沙。

这个法子一提出来,就被工部那群人冷嘲热讽。

其中资历颇深的黄侍郎直言道:“且不说光是缩小河道宽度需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挖河床泥沙?这不是愚公移山一样的工程么?”

黄侍郎在治水上颇有见解,早年甚至亲去各大江河实地勘察过,不过因为他这人脾气直,说话也不讲情面,哪怕是对皇帝也是有啥说啥。因为这缺根筋一样的直脾气,他在朝中人缘极差,上司对他颇有微词,导致他官职也多年没升上去过。

“如今盛夏已至,指不定会大旱,臣以为,还是赶紧修建水库蓄水为妙。扬州一带水患毁了田地,可下游的幽州、淮州、永州,这些地方历来都是大翰朝的粮仓。到时候若是旱季缺水,没有收成,不仅百姓没法度日。关外也常年需要粮草支援,届时粮草从哪里来?”黄侍郎这番话,也正说中了萧珏的心事。

这次商议又是不欢而散。

叶建南把这番话转述与叶卿,叶卿听了,叹道:“的确是个难题。”

继续修建水库,的确可以保证大旱的时候,下游州县农田有水。但这就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法子,来年指不定还是会爆发大洪水。

可若是不修建水库蓄水,趁着大旱时河床干涸,打捞河床泥沙,缩小河道宽度,就意味着要舍了这一年的收成。

百姓一旦没了粮食,心中就惶恐,届时若是再起暴民也是一桩麻烦事。

这个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问题,她不是当权者,不能轻易决断。

叶卿便给叶建南出点子,让他把其中的厉害关系告诉萧珏,让萧珏自己去权衡。

如果大翰朝粮仓如今储存的粮食能支撑这个冒险的想法,也不是不可以一试。

彼时叶卿还不知自己同叶建南的这番谈话已经尽数被萧珏知晓。

萧珏原本是不放心叶卿的安危,派了影卫暗中保护她,却不想偷听到了这个秘密。

他捏着朱笔久久未动,确认一般问了影卫一遍:“确定之前那些治水的法子也是皇后想出的?”

“听娘娘同叶公子的谈话,的确是娘娘告知的叶公子那些治水之法。”影卫答道。

萧珏眸色加深,挥了挥手示意影卫退下。

他好歹是同叶卿一同长大的,他的皇后,怎么可能会懂治水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