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3/5页)

他一个人在宫里吃饭,还真挺冷清的。

到了珠玉楼,两人直接上五楼,秋霜留在楼下等着。

陆常林已经到了,手里拿着封书信在看,模样认真。

苏绾跟着赵珩一道过去,各自拉开椅子坐下。

陆常林回过神,下意识起身行礼,“到了许久,还以为要再等等。”

说着,他的目光落到赵珩身边的苏绾伸身上,只一瞬便挪开不敢再看。这位便是赵珩一直藏着不让见的高人?

记得自己在禹州任职时上奏要修水渠,便是被她给挡了回来,赵珩为此特意找柳丞相论证。

事实证明,她说的都是对的。

这次回京,自己自禹州经过,接任的知府按照原先的计划,新开了两条水渠。其中一条将江水引入水库,只差最后蓄水。

来年春耕,这水库里蓄的水,够灌溉下方数百顷的良田。

只是不知,这姑娘和那位让陛下赐匾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方才有些事耽搁了,这位是苏绾,我的老师。”赵珩拎起茶壶给苏绾倒茶,轻描淡写的语气,“她便是我常说的那位高人。”

陆常林取道禹州回京,比原先定下的时间早了七日。

恰逢自己休沐要出宫陪苏绾,未免陆常林入宫见自己被人看到,这才约在珠玉楼见面。

“苏老师好。”陆常林被赵珩的介绍给吓到,赶紧给苏绾行礼,“学生常林见过天子师。”

陛下如此郑重介绍,幸好自己没多嘴调侃。即便是私下,天子依旧是天子。

“陆管家客气。”苏绾脸颊升上一股热气,悄悄抬脚踹了下赵珩,警告他别乱说话,还要努力憋住不笑。

自己在他眼中的地位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管家?”陆常林一头雾水。

他什么时候成管家了?

“你过几日便到户部就职,不是管家是什么。”苏绾保持高冷的姿态,淡淡出声,“户部掌国库和国中良田,还有百姓民生,说是管家并无不妥。”

“学生受教了。”陆常林乖乖坐下。

虽是歪理,但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只不过他这个管家管的不是一家,而是北梁的千万百姓家。

“国库存银仍不够充裕,必要支出的军饷和粮草囤积,我便不提了。主要说下粮食虫害防治、种子培育选购之事。”苏绾清了清嗓子,佯装严肃,“此事之前从未做过,你若有不解之处可提问。”

种田的百姓都知道该怎么除虫,用最环保的手段提高粮食产量,但远远不够。

种子选育和虫害防治是最有效的,提高产量的办法。哪怕能够提高一成,数量也非常可观。

百姓是依照各自的经验来操作,效果参差不齐。

“这些也要官府去做?”陆常林懵了下,反应过来眼神瞬间发亮,“学生记住了。”

官府出面解决虫害和种子问题,百姓受益,若行之有效粮食产量提高,百姓缴纳税赋时便不会有那么多怨言。

难怪会成为天子师。这些他可从未想到去做,也未考虑过百姓手中的种子,是如何保存的。

赵珩唇角弯了下,给自己倒了杯茶,整个放松下来。

带她来见陆常林果然没错。

他只知道北梁的粮食产量不高,从未想过为何不高。

“虫害防治,你可从医学堂选出十人,在春耕时煮药汁去做实验。他们懂得药理和相克的机理,再向农户请教,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苏绾被陆常林认真的样子逗笑,唇角弯了下。

贺清尘还在折腾青霉素,他不过来找自己就是没有遇到问题,那是救人的药。医学堂的学生选出来去防治虫害,同样也是救人,只是方式不同。

“多谢天子师指点。”陆常林见她笑了,绷紧的神经稍稍缓和。

赵珩抬眸看他一眼,复又低头喝茶,眼底满是得意。

“再有便是户籍问题,最好能做到户证和人证分开又相互映证,如此方便管理也方便行商。让小二送纸笔过来,我把管理办法写给你。”苏绾想到自己去北境,要去府衙开证明盖公章,还要带上房契和地契就有点心塞。

户籍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只有户,没有个人的证件挺麻烦的。

“是。”陆常林叫来小二,吩咐其准备纸笔过来。

苏绾偏头看了眼赵珩,又忍不住想笑。

这陆常林还挺勤学上进的,他眼光不错。肯谦虚接受并且有自己的思考,胜过表面逢迎,私下却不当回事强。

喝了口茶,小二将纸笔送到。

苏绾挪开茶杯铺好纸,提笔写下现世的户籍管理办法。这样统一管理后,出行只需要拿着自己的证出去,不需要带一堆的证明。

日后征兵也方便知道,是否有人为了避免服兵役而躲起来。

仔细写完两证的核实办理流程,需要添加什么内容确定人的身份、户籍,苏绾搁笔,拿起写好的纸张吹干墨汁递给陆常林,“争取在一年内核查办理完毕,不漏掉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