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六十年代(一)(第2/3页)

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个个身上都穿着补丁累补丁穿着洗的看不清颜色的旧衣裳。

上厂子上班的那三个,上班的时候穿的是工厂的工作服,回家之后会珍惜的脱下来换上家里的破衣裳。

视线顺圈看去,个个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破烂衣,比电视里的要饭花看起来还磕掺,毕竟电视上拍的是把衣裳做旧,布料还是好的,现实当中的补丁衣因为洗了又洗,布料已经被洗的很薄了,有些地方薄的变透,一个不注意就会被划一道口子破一个大洞。

确实是太可怜了。

可再可怜,人口众多,李梦雨上供销社买的布料再多都不够十几口人同时做新衣裳,既然有人会有新衣裳,有人注定穿不了,那么就让这布料刺激一下孩子们的争取心,努力争取成功。

“布料买来就是给大家做衣服的,家里没缝衣线这才没拿出来做。”李梦雨拿出了饵,借着穿在了钓鱼线上,接下来开始钓大鱼:“这样吧,你们都试试出去借线,谁能借到足够的缝衣线就给谁做衣裳。”

饵料上好了,入水等待中,接下来再采用饥饿营销法。

看了一眼,周围个个都神情欢喜起来的孩子们,李梦雨又砸了道雷,“先说好了,家里孩子多,最多只给做一套衣裳;布料有限,先做先得;布料用完了,就是借到缝衣线了也没的做了;这个大家没意见吧!”

孩子多了,说是一碗水端平,可,真正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很难,家里资源有限,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到最后都不是她想不想偏心的问题了。

李梦雨上一世可是写的作者啊,不光自己写,还特别的爱看。

天道酬勤从来都不是说说玩玩,量大的她,对于古代大家子弟众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优秀子弟,略有涉及,尤其是平衡这一道,她觉得可以参考。

饵料放出之后,最先带着缝衣线迈着小短腿跑回来的是家里的小十,“阿妈,阿妈,你快看看我的线够不够,够做一套新衣服吗?”

李梦雨立刻视线望了一圈,门口更是看了又看,收回视线对着小十猛夸一番:“我们家的小十真聪明,太厉害了,你放心,阿妈第一个给你做衣服,上衣加裤子,一整套崭新的衣服,你喜欢吗?”

到底是年岁小的小娃娃,小十高兴的当场就在屋子里伸长小手,啊呜啊呜尖叫着跑,一圈又一圈怎么都跑不够,开心的都不知道怎么好。

第二个回来的是老三李国春,如果没有他小弟弟在前面贡献了一把亮眼,这个‘奸老三’的标签,在李梦雨意识里就坐实了,有玉石在前,这个大个子就变成了瓦片。

但李梦雨还是,对着李国春猛夸,“我们家国春,模样又好看,人又聪明,也不知道以后便宜哪家的姑娘,国春这么能干,以后肯定有大出息,阿妈和你媳妇以后就靠着你享福啦!”

虚岁才17岁的李国春脸皮薄,被阿妈夸的耳朵根都红了,僵硬的同手同脚害羞的走了。

和李梦雨预想中的一样,果不其然,第三个拿到线的是老二李国夏,手里拿着线,憨厚的脸庞脸皮微红,“阿妈就是我和大哥在一起的,你给我们两个一起做吧。”

李梦雨心中了然,同时心里对穆珊佩服的很,这丫头是外来的,足不出户都能搞得定本地的人,厉害啊!

说是要亲手给孩子们做衣服,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李梦雨是带着家里所有的姑娘们一起做的,包括两个未来的儿媳妇,当然她给自己的行为贴了一个慈母的标签。

理由冠冕堂皇的很,她不过一个老太太又没有8只手,不可能让家里的几个孩子同时穿上新衣服,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做,可以大家一起穿新衣。

周末放假那一天。

老二李国夏,带着毛遂自荐的老三李国春,还有硬要拖哥哥们后腿的老师李国么,三兄弟一身上下崭新崭新的新衣,开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拖拉机,在众多眼珠子都发红的羡慕中,牛气十足风风光光出门办事了。

去的时候李梦雨没多想,她就是带着点私心,想给她外婆家送点粮食而已。

回来的时候,一行三兄弟给她带来个大惊喜。

拖拉机驶进村,就有人喊着拖拉机回来了,国春回来了。

做一个慈母,李梦雨出门迎接三个出门办事的孩子。

然后就看着,拖拉机上的老二和老三,对着李梦雨狂喊,“阿妈我们回来啦……”

李梦雨微笑。

面上稳如狗,心里想,回来就回来了,那么激动干嘛。

尤其是家里的奸老三,两手在空中挥舞,还没到家就从拖拉机上跳下来,冲到身边对他说,阿妈,我们找到木头了!

李梦雨:“……”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