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解决之决法(第2/3页)

这一惊非同小可。

她来一趟红楼世界,居然从始至终从未见过贾宝玉,也算是她一件憾事。

眼见得贾家就要玩完,她本都断了这个想法。谁知道却骤然在自家府上见了通灵宝玉。

这份吃惊跟她当年在宫中骤然听到元春名字差不多。

这手一抖,就将手里的茶盅歪在了旁边人身上。

因长幼有序,这回是商骏坐在妹妹旁边,眼睁睁看着妹妹的茶杯扣在了自己身上。

好在商婵婵不爱喝热茶,这才没有将他烫伤。

商骏:……行吧,总算没倒在她自己身上。

商婵婵连忙拿帕子去擦:“二哥,真是对不住,我这手都是当年大哥罚我抄那一千个‘诚’字留下的后遗症,总是手抖。”

商驰摇头一笑:“早知道今日我要枉担这个虚名,当年就该罚你抄一万遍。”

保宁侯见儿女说笑和睦,也付之一笑,温声道:“婵婵,你认得这玉?”

商婵婵点头:“这玉名声大得很,京里谁不知道。只是怎么在爹爹手里?”

说来这事儿也是巧合。

十天前,这通灵宝玉到了宣武帝手里,这位帝王细细看了看,也没觉得如何稀罕,玉这种东西对他来说是车载斗量。

于是便叫金佑进来,准备将此砸了了事。

谁知道这玉居然砸不破,金佑都上了砸核桃的铜锤,也照样没用。

皇上也不免有点嘀咕,就叫了钦天监的人来算一算。

钦天监正史接了这个差使十分无奈:我们是看天象的好不好,又不是街边算卦的,怎么能随便拿个东西就扔给我们算吉凶?

但皇上的任务就是最大的任务,钦天监一众人仰着脖子看了好几晚星星,也摸不着头脑。

然后只得由正史在皇帝跟前云山雾罩地侃了一通,把皇帝都侃晕了,正史才说了最主要的建议:“臣等才疏学浅,不如请护国寺大师一观。”

当场就把皇上给惹毛了:他现在方才亲政,手上的事儿多如繁星,这耐着性子听了钦天监正史汇报了一刻钟,最后居然是他们没弄明白,让自家另请高明。

这当真是浪费他宝贵的时间!

皇上本来心眼就小,现在上头没了太上皇压制,更是脾气说来就来,翻脸如翻书。

当即让钦天监正史滚出去,还罚了钦天监上下一年的俸禄。

护国寺接了这个烫手山芋,又听说了钦天监的结局,于是诸位高僧不敢怠慢,紧锣密鼓的在佛前开了个小会。

最终由辈分最老,曾被先皇御口封为“大智神僧”的老主持出面去回禀。

这位老僧充分吸取了钦天监的经验教训,决定走惜字如金的路线。

一见皇上,就先发制人道:“此玉颇有渊源,老僧斗胆请圣上不要损毁此物。”

皇上再问,老和尚双眼一闭,除了“阿弥陀佛”就只有一句“天机不可泄露。”

彼时商铎也在跟前,看皇上又要上火,连忙劝道:“皇上,大智神僧说的不错,窥测天机易生祸灾。

说到底这玉不过一件死物,皇上将它镇在护国寺由诸位大师看着就是了。”

听前半句的时候,那老僧心中还在感激保宁侯:真是个厚道人啊,还替我们说话。

然听到后半句,差点要化作怒目金刚,跳起来给商铎一杖:你是人吗?把这锅就甩给我们护国寺了?以后万一有点什么天灾人祸,岂不是我们护国寺镇压不力?

眼见得皇上要点头,“大智神僧”也顾不上老神在在惜字如金的扮高人了,连忙开口道:“皇上,老僧听闻,江南有一圣僧,灵验非常。

远了不说,只说保宁侯府世子爷的婚事,不就是圣僧算出的吗?不如请他再出山一算?”

护国寺替商驰算过两回八字,也得过商太后的授意,对此事门清。

于是现在立刻拿来甩锅。

商铎:……这老和尚好生奸诈。

皇上点点头,便将通灵宝玉交给了商铎:“舅舅与圣僧交情甚笃,既如此,就请舅舅将此物命稳妥之人带到江南请圣僧一算吧,寻个解决的法子。”

商铎只得领命。

于是这通灵宝玉,兜兜转转的终于出现在商婵婵跟前。

她从案上拿起这块玉,看它静静躺在掌心,心道:这是怎么回事,绛珠仙草落在我们府上也就算了,这补天之石如何也来了?

商驰不知妹妹想什么,只是莞尔:“所以父亲拿来让我们出个主意?”

商铎指了指他道:“当年那圣僧也是你编撰出来的——随意寻了个深山老林里的旧庙,安排了个老和尚就敢称料事如神的圣僧。”

“连那命书都是你自己改的,如今皇上又想起这僧人来了,本就该是你的差使。”

“只是现在你岳父出京去了,户部的事儿全压在你身上,只怕你一时脱不开身,所以为父才叫了骏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