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贤妃之事(第2/5页)

这作诗上,她自问只得个平仄虚实不错,却没什么诗才,往日见了黛玉的诗词觉得甚好。如今听黛玉要教商婵婵,便也起了兴致。

荔容郡主摆手:“可别带我,我不爱这些诗啊文的,不过在这里等着你们到时候一道去瑶华宫罢了。”

林黛玉便伸手向商婵婵要诗:“你说昨儿被家里兄长考教了,也被逼着做了一首。且拿来我瞧瞧再说。”

商婵婵低头:“这个也不必,林姐姐只管当我是从零开始。”

荔容郡主来了兴趣:“快拿出来吧!你若不写出来我们看,我就去找吴夫子告状了,说你上午是无故逃学!”

吴夫子最是个严厉的,不管你是郡主还是太后娘娘的侄女,但凡无故逃课都是要罚抄写的。今日还是云珠帮商婵婵混过去的。

商婵婵只得走到桌前:“也不是不给你们看,只是怕你们笑我。”

文杉抿嘴笑道:“商妹妹还与我们谦虚?保宁侯爷是状元郎,听说令兄也是老圣人钦点的探花,他们瞧你的诗不好,只是眼光太高罢了。就如同林妹妹,在我看来,都如同谢道韫在世,还只谦虚说自己不过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呢。”

黛玉一笑:“那时候咱们才见,难道我要说自己才高八斗不成?再者,你也来说我?也不知道是谁,当日却说自己只会写两笔字随意拨两下琴罢了。”

商婵婵看着两位才女互相取笑,更加郁卒了:都怪古人这等不喜炫耀只会谦虚甚至贬低自己的社会风气。

问题是商婵婵并不是谦虚,只是她年纪最小,当日轮到她自我介绍时,大家已经把这些话都用完了,于是她的实话也被当成了客气话。

商婵婵既然真心想请黛玉教导,自然还是要展露一下自己现在的水平,正如那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于是她便走到案前,早有一位良使替她磨墨铺纸,只等她落笔。

然而她还是准备垂死挣扎一下,于是边写边为自己辩解了两句:“我这首五言,不但是首诗,还是个谜题呢。而且,我才学诗不久,这首是仿写的王安石的梅花。”

正是那首著名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文杉跟黛玉几乎同时点头,黛玉便道:“若是新学作诗,王介甫的诗和王摩诘的诗原是五言律诗里头极为规整的,正该先揣摩这些呢。若是一开始便落了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倒是难以再学,只陷在里头了。”

商婵婵终于磨磨蹭蹭写完了自己的诗,又拿起来吹了吹墨,这才道:“姐姐们真的要看?不如算了吧,我大哥给我的考评可是惨不忍睹。”

黛玉跟她最熟,此时早已伸手拿了过来笑道:“说的好可怜,哪就至于这般了。不过是他们男人家的自傲罢了,殊不知多少女儿比那顶管束带的男人都强呢。你给我们瞧,我们来夸你可好?”

然而当她看了商婵婵的诗,顿时陷入了沉默。

只见这张洒金梅花签上写了一首没有题目的五言。

“庭中数株绿,随风只摇摆。

远看似蒲扇,蒸食异香来。”

黛玉:不知被模仿的王安石本人是什么心情。

她与商婵婵相识已有几月,只是这数月间发生的事情何其之多,两人还真没有好好探讨过学问,平素也只一同上女课罢了。

但在黛玉看来,商婵婵颇为机灵,言谈也来得,学问自然不会差。

但如今看着这首诗,才明白,商婵婵竟不是谦虚!

荔容郡主倒是不惊讶,先开口道:“这写的肯定是芭蕉,婵婵你这谜也太好猜了。不过你这么一写,我还真有些想吃芭蕉叶子垫在下头蒸的江米糕,比起粽子又别有风味了。”

商婵婵大有知音之感:“正是。我也是想着江米糕才写了这首诗。”

黛玉:不,这不是诗。

她当然夸不出口,只将梅花签递给了同样震惊不已以至发呆的文杉:“文姐姐先夸吧。方才姐姐还说商妹妹谦虚呢。”

文杉:……咱们一同练琴的情义你竟全不顾了?转手就将这难题甩了给我?

见商婵婵眼睛亮晶晶看她,文杉轻轻咳了两声才道:“嗯,这首五言,倒是,倒是……清爽。”她艰难地吐出一个形容词。

恰逢此时贤妃宫里的掌事姑姑亲自来请诸位姑娘,黛玉和文杉才如蒙大赦,将这首诗越过不提。

如今只说商婵婵,再次来到贤妃宫中,心情已是截然不同。

她从前也是吃过贤妃娘娘的席,但那时也只觉得贤妃温和淡泊,说话从来慢条斯理的,对比柳贵妃的人品,对贤妃还颇有好感。

谁知道她竟转身就能这样算计自家!

于是下午再次踏入瑶华宫中,商婵婵就换了一种审视的目光。

还悄悄嘱咐黛玉,让她小心贤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