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 末世第三十八天:央央的……(第2/3页)

西池大学刑法学老师林世和,他穿着一件朴素的灰色外套,耐心地与面前的人说话。方央央站在他身边,矮他许多,早上分别时,他给她扎的丸子头还蓬松可爱着,背在身后的两只手,手指头绕啊绕,像是有点忐忑的样子,乖巧安静地听长辈们说话。

窦清看到她的小动作,实在忍不住笑了声。

方央央若有所觉地侧了侧脸,她捕捉到他的存在,眼睛一亮。

然后,在年长者们的温声交流中,她朝他示意,粲然笑了。窦清比划了一下,示意自己等她。

林世和低沉温雅的声音中含着对方央央的赞誉:“这个孩子很聪明厉害,在西池里给我们帮了不少忙。”

“记忆力很强,逻辑性强,分析能力也很不错。”

“关于她的信息,我上午已经发给你了。”

“……是德语专业的?”负责人低头看了看关于方央央的专业,她不算是质疑的口吻,只是温和问道:“我还以为这孩子是学艺术的。”

林世和煞有其事地点了下头:“单看脸确实像,听声音也像是播音专业的孩子。”

方央央默默地揉了下鼻子,那位年长的女负责人注目看来,要她帮着念一段稿子:“我们对广播的要求不高,不需要像是新闻联播那样准确无误。”

“只需要,不将极度过分的个人情绪代入广播工作。”年长者眼角浅浅纹路,彰显着岁月的痕迹。她轻轻地笑了下,“我找过几个人,都不算合格。”

负责基地内重大消息广播的女负责人,在基地初步建立之时,分批找过不同情况的播音员。

撇去有亲朋好友杳无音信亦或宣告死亡,在播报关于死亡人数的信息时,感同身受,泪落当场的候选人。

她也曾挑过一位,亲友家人全部幸存的年轻人,学过播音,专业性很强,不会在广播中过分代入自己,传达出哀伤情绪。

从表面浅析,这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

可最后,负责人仅让他试过两次,便不再安排他做这类工作。

原因很简单:不论如何,在当下这个艰难困苦的末世环境中,越是幸运的人就越会在不经意中表露出“高人一等”,亦或者是“暗自庆幸”的情绪。

就算是那位播音者多次说自己不会表达出这样的情绪。也不乏有失去亲人的幸存者们在无意中了解到这位播音员的身世后,强烈对比的命运不公下,情绪失落、沉抑颓靡。

播音员在基地内的工作,人名、信息都是公开的,宛若是临时基地中的“名人”那般。

女负责人在人手短缺时,一直担任着这项工作,只是她到底不年轻,这项工作需要她全副付出精力投入——对她来说,有时候也很艰难,为了保证不传达出坏的、忧伤的情绪,她必须以最好的面貌来广播消息。

但她也是在末世来临时,惨痛失去一双儿女的母亲。

她需要有可靠、负责的人分担她的工作。

“好。”

方央央接过了那一份今天刚从外界拿到的消息,她匆匆地扫过这张两三百字的文稿,深吸一口气,以她最习惯、最平常的说话方式,将稿件的信息一字不漏地吐出。

“这里是基地广播台,今早嘉市中心商场抢救出三位幸存者,分别是身份证号后四位为……的刘XX,陈XX……”每日稿件中,总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方央央捏着纸页的指微微用力,她平静地继续念下去,“位于锦华小区的部分住宅居民已宣告死亡,具体死亡信息将会登记在嘉市抢险救援临时网站内……”

有时候,人们也很难说清楚,公布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必要。

但就目前而言,决策者们不愿让仍旧活着的幸存者们对外界一无所知——伤痛终有,坏消息不是掩耳不听就不存在的事实。

末世来临,死亡如影随形。

这一代人,势必在伤痛上成长。

年轻女孩的声音柔软却有力,潺潺流水般滑过,她的音色如朝阳那样明亮,再朴素不过、不添华丽辞藻的文稿,在她口中缓缓吐出,都像是一阵春风鼓动树梢,带来希望。

女负责人望着她的眼神逐渐温柔起来。

最后一个字落地。

她伸出手来,“孩子,很高兴接下来和你一起工作。”

林世和笑着拍了拍她的肩头,示意她赶快上前。

方央央乖乖地伸出手来,与她握手。

然后,她被年长者轻轻搂进怀里,一声浅浅的叹息在她耳边滑过。

“你和我女儿一样大。”

=

末世来临后的第三十八天,早晨,八点半。

在临时基地建成后没多久,便在各项功能区域装备了的广播设备,响起了一道年轻悦耳的女声。

“……现在是十月十一日,华国时间早上八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