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锦瑟(第2/3页)

温蘅不语,见华阳大长公主冷笑着道:“这名字,是本公主替你娘取的,在救下你娘性命的那一天,你娘出身微贱,得本公主赐名相救,理当感恩戴德,可她生来微贱,骨子里的贱性,真是至死也改不了,不仅对本公主毫无感恩之心,反还忘恩负义,对本公主恩将仇报,有你娘这样的贱胚子,也就无怪乎生下你这样不知廉耻的贱人了,水性杨花,心机淫荡!”

有关母亲旧事,宗卷记载极少,对华阳大长公主所说赐名相救之事,更是没有半点提及,温蘅还欲再借言试探追问,却听一阵急切脚步声响,是皇后娘娘急行赶至,手挽住华阳大长公主的手臂道:“母亲,随女儿去香浮亭那边坐坐吧,女儿许久不见母亲,真想念得紧,一早命人备好了您爱用的茶点,母亲随女儿去那里说说话吧。”

依华阳大长公主之心,自是不能就这么轻易饶了温蘅这贱人,便是行动上暂对她无可奈何,言语上也要极尽讽刺羞辱之事,岂能抬脚就走、让温蘅好过,她难忍心中怒气,可女儿却紧挽着她的手、以极低的声音,恳切求道:“请母亲为女儿着想些许,若您与楚国夫人争执冲突之事,传到太后娘娘和陛下耳中,女儿该如何自处……”

……可怜淑音身为一国之母,却是人在屋檐下,华阳大长公主心中低叹一声,终是有几分担心太后与圣上,为温蘅这贱人出头,给淑音委屈受,强忍了怒恨,刀子般剜看了温蘅最后一眼,拂袖离开。

皇后陪走在母亲身畔,边向香浮亭方向走去,边暗暗庆幸母亲与温蘅只是有些言语冲突,并未到动手的地步,若真动了手,若温蘅有何闪失,若她腹中孩子有何闪失,那她如今这不堪的处境,便是越发往泥沼中陷了……

为让母亲尽快忘记方才的不快,皇后遂问起弟弟明郎近来如何,华阳大长公主听皇后问起明郎,再不是从前一通“恨其不争”的言辞,而是神色颇为欣慰,连不久前撞见温蘅所激起的怨恨,都消减了不少,语含笑意地对皇后道:“明郎他惊此一事,虽是不幸,但也磨砺了性子,擦亮了眼睛,如今才是真的懂事了,像是我华阳大长公主的儿子,事事都能帮衬母亲、真正母子一心了。”

对于母亲揽权控朝之事,皇后与弟弟明郎,从前一直是一条心思,并不相信父亲之死与圣上有关,也一直力劝母亲放权,不要事事咄咄逼人、与圣上相争,但母亲偏执不听,且斥责她姐弟二人不孝,皇后与弟弟劝了数年无果,也都灰下心来,无可奈何,不再多说。

一直以为弟弟与她心思相同的皇后,此时听母亲言下之意,明郎竟是与母亲站到一条线上了,心中一惊,欲要详问,可母亲并不多说,只握着她的手叹道:“这几年,是委屈你了,都怪母亲不好,当年没擦亮眼睛,选了助他入主东宫,又将你嫁给了他,误了你这些年……”

皇后沉默须臾道:“路是女儿自己选的,母亲莫要自责,女儿也……并不委屈……”

华阳大长公主轻拍了拍皇后的手,叹道:“你和明郎打小这性子,既不像我,也不像你们父亲,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如今明郎是终于醒悟了,你也该改一改了,看看那个温蘅,你当初待她多好,在我面前说了她多少好话,可她呢,可不念你半点恩情,转头就在背后勾搭你的丈夫,让明郎、让你、让我们武安侯府,都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你方才拦住母亲,若因怕生出事端,母亲尚能理解,可若因你心中仍对那贱人存有善意,那不仅天下人看笑话,母亲都要低看你了。”

皇后望着身前的母亲,有关温羡去夏入狱之事,就在舌尖,却怎么也问不出来,无尽的倦意如潮上涌,淹没了她的心颈口鼻,似连只言片语都已懒怠说出,终只是微微垂了头道:“母亲教训的是。”

时逝影移,已近午时了,处理完要紧朝事的皇帝,屏退裴相等人,欲批看几道奏折后,再往后殿用膳,谁知随手拿起一道,见竟是明郎的奏折,心中诧异。

自建章宫之事后,明郎缺朝多日,也从没上过折子,处理过军务,这要换了旁的朝臣,如此懈怠公务,皇帝早就直接降职治罪了,但因是明郎,皇帝对此没有任何处置,只是担心他的近况,常让底下人探查汇报,底下人汇报,明郎近来交游宴饮,倒是少了许多,要么人在清平街,要么就在武安侯府,并未再如从前日日外出放纵酗酒,精神状态倒似尚可,只是,不苟言笑。

皇帝暗想着心事,不解不安地打开奏折,见折上写的不是朝事军务,而是一件私事,明郎道嘉仪生辰将近,宫中将有私宴,说他一直视嘉仪为亲妹,请允赴宴,为嘉仪庆贺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