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3页)

遇乐院里,姜娆拿着胡萝卜,俯身喂着小兔子,心情却不太顺畅,“ 小兔兔,以后咱们再也不搭理二表哥了。”

游玉看着姜娆不太开心,宽慰道:“ 小姐可是有什么烦心事?不若跟着大公子、二公子一道出去散散心?”

姜娆直起身子,“ 我才不要和二表哥在一起呢,游玉,你以后不许在我面前提起他。”

“哦。” 游玉不解的挠挠头,应了一声,以往自家小姐经常去二公子的书房,和二公子在一起眉梢眼角都是笑意,可这几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姐生起了二公子的气。

要想成为进士入朝为官,殿试这一关是重中之重,晏安为准备殿试花费不少心思,晏老国公和宴安的父亲晏仲也很是下心,每日抽出时间为晏安和晏池辅导。

头两日晏安因着姜娆那毫无依据的指责有些生气,但过了两天,他便消了气,自己是男子,应该胸襟多包容、大度一些,可实在抽不出多余的时间浪费在儿女情长上面,便打算等殿试过后,有个好名次,再对姜娆表露心迹。

他时不时派自己院子里的侍女秋霁给姜娆送去东西,有时是一些糕点,有时是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可不知怎的回事,一一都被退了回来。

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姜娆下面子,还是在毫无缘由的情况下,晏安不免气闷,他也是第一次对女子动心,只觉感情一事颇是愁人,男女相处的分寸太难把握,女子的心思也太难猜测。

他有时还会涌出一股这样的想法,难不成当日只是娆表妹酒后之言,做不得真,实则娆表妹对自己无男女之情,不然,娆表妹怎的会对自己如此冷淡。

一晃眼,殿试到来,殿试是由祁宣帝出题考察,殿试后不久便出了结果。

祁宣帝高坐龙椅上,下面站着的有太子祁毓、三皇子祁恒、还有其他几位皇子,当然也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大臣和学士大人。

祁宣帝低哑的声音响起,“ 殿试结果已经出来了,各位爱卿可有什么要补充的?”

三皇子祁恒站出去,“父皇,儿臣有话要说,科举旨在选拔人才,三年一次,无数有识之士铩羽而归。世家、权贵相比寒门子弟来说,做官的途径不止科举这一条路,依儿臣看来,应当将世家、权贵的名额,让给那些寒门子弟。”

太子祁毓听到这番话,冷笑一声,他的好弟弟,看起来道貌岸然,实则这番话句句指向晏安和晏池。

“三弟此话不妥。” 祁毓出声,“不管是世家权贵,还是寒门,参加科举走到今日这一步,皆不容易。如晏安、晏池这样的权贵之子,甘愿放弃捷径,与寒门一道参加科举,这就是开封其他郎君需要学习的榜样。”

祁毓看向祁宣帝,“父皇,儿臣听闻晏府的郎君和表小姐在会试时,免费为那些寒苦人家提供热水和休息的地方。晏家仁善,一心报效朝廷。科举讲究的是公正,即便是世家的郎君,也有权利获得应有的荣耀。还是说,三弟公私不分,因着你舅舅家两次三番招惹晏家受了惩处,三弟因此对晏家怀恨在心,趁此机会特意剥夺掉晏家两位郎君的功名!”

听了祁毓的话,祁宣帝神色变了变,本来偏向祁恒的心又拉了回来。

祁宣帝如今对顾家颇有不满,顾家是因着他宠爱顾贵妃而一把提拔上来的,可顾家接连爆出丑闻、行事嚣张,连带着丢了他这个天子的脸面。

龙椅上的祁宣帝摆了摆手,“ 你们不必再多说,请殿试前六名进来。”

晏安排在第一个进了大殿,他神色坦然,向祁宣帝行了礼。

祁宣帝望着长身玉立的晏安,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模样,那时的他也是如此的胸有成竹。

祁宣帝出了声,“ 你的学识,朕早有听闻,如今连夺会试、殿试第一,更是难得,朕宣你为此次会试的一甲第一名。成了状元郎,更要用心办事,朕时刻注意着你的表现。”

晏安露出笑意,“ 微臣谢陛下隆恩,微臣定会尽忠职守,不让陛下失望。”

晏安是一甲第一名,晏池是二甲第六名,相比会试时前进了一名。

晏家一下子出了两个进士,引来了不少世家权贵的艳羡。

虽然权贵之子可以凭借祖上的恩荫做官,可都是一些没有实权的小官,浑浑噩噩的度日子而已。

像晏安、晏池这样科举考试进去的,日后定是前途无量。

景阳宫里,顾贵妃气的摔了琉璃盏,“ 如今太子有晏安、晏池的助力,怕是在朝堂上更加如虎添翼。”

祁恒面色紧绷,有些不满道:“ 父皇因着舅舅家的事情,这一段时日频频驳回儿臣的建议。若不是舅舅他们拖后腿,今日在大殿时,父皇定会听从儿子的建议,废除掉晏安、晏池的功名,儿子也不会落得进退两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