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病危托付(第5/7页)

“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刘盈与萧何握紧了双手,沉吟了许久后问起,这是他必须要问起的事,想了想又道:“曹参如何?”

萧何听闻挣扎起身,与刘盈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萧何纵死,也无遗恨。”

刘盈连忙将萧何扶了起来,“丞相不必行此大礼。你是丞相,虽然再无比你更好的丞相,终还是……”

终还是要准备起来。刘盈未尽之意,谁都明白,萧何道:“臣很高兴。”

发自内心的欢喜,刘盈虽然不是当皇帝的料,可他并不蠢,也不是没脑。

“太后临朝,既是陛下所愿,臣无话可说。然吕家的权势,不可任之壮大而无约束。”下一任丞相刘盈既然心里都有数了,萧何只管提起眼下朝中的时局。

“殿下有心还天下一个治世,吕家的人殿下就得多管,不能由着吕家不断地发展,到最后,怕是不想除吕家也得除。”人的野心会随着手中的势力越来越大长起来。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控制住自己,若真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控制住,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争斗不休。

刘盈道:“此事阿娘和阿姐都在做,吕家再大,也得听我们的。”

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还有吕雉,还有刘元。

“于太后而言,吕家毕竟是她的母家,周吕侯也非是常人,只要吕家的人不曾犯于陛下与殿下,太后是不会多管吕家如何,毕竟太后能够临朝称制,吕家功不可没。”

像刘元什么话都不说,然而却也有人明白,刘元总支持着吕雉的,这让一部份想阻止吕雉的聪明人,都不会轻易动手。

而另一部分不喜于女人掌权的人,却是不畏于刘元,想要那一部份人老实,非是吕家的人不可。

萧何与刘元都晓得其中的道理。故而四目相对,刘元点了点头,“吕家,我会让他们老实的。按我的意思,有本事的人自可出仕,若是没有本事,谁也不会例外。”

上一回竞争廷尉一职,吕家就有人出来了,结果败于刘元,谁都心服口服,吕家的人也一样。

“眼下的天下,取才之法未定,殿下将来如果可以,倒不妨助陛下一臂之力。”把取才之法立成规矩,往后就用那样的办法取人才而用之,萧何以为,刘元一定心里有数,也一定在准备着。

刘元确实是在准备着,拼命的培养人才,难道还没想过以后用什么样的的办法叫朝廷取才而用之?

“先生放心,我会的。”等到时机成熟了,她会与刘盈将这些事做好。

萧何看着刘元感慨道:“真想亲眼看看,将来的大汉会是什么样的天下。曾经我们都是叫贵族们瞧不上的人,当我们随着陛下成为了功臣,我们想要融入贵族之中,学习贵族们的作派,似乎快要忘了原本的初心。”

“我们那时候揭竿起义,本为百姓而争,我们怎么就忘了,百姓与我们才是同源,我们所思所想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让我们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全都不让后人再吃。”

“明明我满腹才学,只因为我不是贵族出身,却只能为一个小吏。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一辈子就因为一个出身,一辈子都不能出头,一辈子都要为一个草包贵族做事,做好了事还需要讨好他,只为了当好这样一个小吏。”

这些怨恨,是早年的萧何心中最大的怨,他心中自有不平。

“可是最后,当我成为了大汉的丞相,我却也与曾经不喜之极的人一样,我也觉得我们是人上人,那些人,那些人活该叫我们踩在脚下。失了本心。全赖殿下不忘,你记得兴学宫,办教育,只为让曾经与我们一样连看书都难的人,有机会为天下尽力。殿下,萧何不如你,萧何由衷佩服你。”

萧何说的都是真心话,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看明白了刘元的所做所为,他便知道,在他迷失的时候,还是有人不曾迷失,还是有人坚守初心,一步一步做成他们曾经想做,最后却忘了去做的事。

“先生虽然忘了,可是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你也助我良多。”萧何虽说没有出面真正帮过刘元什么,然而他是丞相,刘邦有多少事要问起萧何,但凡萧何说一句不同意,以萧何的才识,他说不动刘邦?

萧何不仅没有阻止刘元,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刘元得到刘邦的信任,家国天下,他不仅一次的在刘邦的面前提过,刘元绝对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她不会,也绝不会做出不利于刘邦,不利于大汉的事来。

相比下面人心各异,多少人在说着刘元的不是,刘邦面对萧何的肯定,自然相信自己,也相信与他一道看着刘元长大的人。

更别说刘元的北境内诸事,刘元所要的人,虽说萧家也送过去几个,这些年,萧何也没少与刘元举荐人,只是隐晦得不叫任何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