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安内(第6/7页)

“怎么就不是个儿子呢,若是个儿子我就不用担心了。”刘邦末了又叹了一句,刘元高瞻远瞩,想的都是长远的事,做的也是一直利大汉的事,刘邦心里是真高兴。

虽然他知道刘元的心里对他的很多行为都不认可,刘元会跟他吵跟他闹,但是不管刘元怎么吵怎么闹,临于大事,为着大汉,她都会做出对大汉有利的事。

刘邦吩咐地道:“去请丞相和留侯进宫。”

第一手收到刘元的传来的文书,刘元在上面都写得够清楚那些利害了,刘邦也不能当作什么都不知道,还是让萧何和张良进宫来议一议。

刘邦有传,萧何和张良都很快来到,刘邦也不说什么,直接将刘元送进宫来的锦帛给了他们。“元儿又有主意了,你们瞧瞧。”

听到刘元的名字,两人都垂下了头,还是萧何反应更快地上前从刘邦的手里接过那份锦帛,萧何迅速地看完,感慨于刘元的字好像写得越来越好了,也将锦帛递到张良的手里。

刘邦也不催,等着两人都看完了,张良折着锦帛道:“殿下提出的抚恤将士的法子似乎是殿下已经亲自试验可行的。”

“啊,朕也听她提起过,她之前手下的那支容君一直都是这么办的。容军比起各位将军手里的兵,是要好上许多对吧。”刘邦带着几分不确定地询问。

萧何和张良对视一眼,何止是好上许多,简直没有可比性好吧。

从来不嫌兵多的韩信看到刘元手中的容军都没少感慨想要拥有这样的军队,可惜他没有,他会用兵,根据兵的优劣而用,但是他练不出刘元那样的铁军来。

“大汉新建,百废待兴,想要兴旺就得有人,军中的将士是太多了,公主殿下提议将老弱残兵放归乡里,更让将士轮流归乡,这是利于大汉的事,可行。”

比起张良张口就说了抚恤的事,也点明刘元一直办得都不错,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元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支持她,她才有的今天,萧何关注的是前者。

“这么说你们是觉得元儿提的这两件事都是可行的?”刘邦乍然一听也是十分同意刘元的意见的,再听他们的意思也是这样,肯定地问上一声。

“然也。”萧何和张良异口同声地回答。

“以宫中的侍女放归乡里或是婚配军中的将士,陛下以为如何?”这个时候一道声音传来,张良和萧何都同时低下了头,而刘邦倒是看了过去,只见吕雉缓缓地走来,出声说了一句是有些唐突,还是先与刘邦福了福身。

“皇后怎么来了?”刘邦见到吕雉说不得心情是好还是不好,淡淡地问一句。

“元儿与妾送来一封信,因是关系着宫中诸事,妾是皇后,管的就是内宫诸事,元儿便来信予妾。”吕雉说着话走过来,同时将刘元送给她的信双手奉上于刘邦。

刘邦心知刘元心里最忌讳的是什么,乍然见到吕雉还有在想,因着吕雉话里的意思让他听着本能就觉得吕雉是不是想把宫里的女人都打发了。

听到事情还跟刘元扯上了关系,刘邦心里就更乱了。

皇后还能喝她一句不可能善妒,他是忘了还有一个刘元,刘元对于宫中那些女人的不喜欢,比吕雉要明显得多了,偏偏他还不能斥责刘元。

为着女人喝斥自己的女儿,还是那么一个为他几次出生入死的女儿,传了出去刘邦必受非议。

刘邦现在真不想听到人对他的议论纷纷,只能乖乖的不给自己找事,没错的。

“那皇后的意思是?”刘邦接过吕雉递上来的信,想着刘元竟然信分两头的送,心里不禁嘀咕刘元的心就是偏着吕雉。

可是就算刘元的心偏着吕雉又怎么样,刘邦还能因此想跟刘元算账不成?

而且刘元为什么偏心难道刘邦心里就没点数,自己做了什么不好做的事,好意思去问刘元为什么那么偏心?真是觉得没有怼他,刘邦找怼?

“我们自己家里人就那么多,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的人伺候。而且从前我们没什么人伺候也过来了。眼下天下人口皆是不足,将宫人放出宫去也是为了兴建大汉,是利于大汉的事,当为之。”吕雉面带笑容地回答,说得大义凛然,刘邦还真是不能说吕雉说得哪里不对。

“你们怎么说?”刘邦就算知道吕雉说得在理,还指着有人帮他说几句话。

不料萧何和张良再次一次异口同声地道:“放宫人出宫之大事,臣以为甚佳。”

一如吕雉说的那样,他们老刘家才有多少人,要那么多的人伺候是要闹哪般,天下哪里不缺人啊,既然缺人就该把人都放出去,身为皇帝第一个就该考虑天下,否则哪像一个皇帝。

“那这件事就交给皇后吧。”刘邦也就是问一问,要是他们能给刘邦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反驳吕雉的提议,刘邦当然也就听了,可是看起来他们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