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最好的靶子(第2/6页)

刘邦本来就想这么大的宝藏应该怎么样的安排才好,结果听到张良如此道来,一眼看向萧何,萧何却是皱起了眉头。

“丞相是有什么难处?”刘邦显然是想听张良的话的,因此看到萧何显得为难才会有此一问。

萧何冲着刘邦道:“不知这宝藏有多少?”

此问得刘邦指了子婴让人搬进宫的十几大箱记册,“这十几箱都是登记了宝藏了。”

虽然早就料到这份宝藏不少,张良乍然看到这样的十几箱的东西记着的也是难掩震惊,拿眼不可置信地看向刘邦,不确定刘邦说的是不是真的?

“这么多。”曹参发出一声感慨,十几箱登记造册的东西,曹参直接走了上去打开其中一个,一看那都满的,全都满的都是竹简啊。

张良看着心下感慨刘元做事确实是用心,当初竟然在得了宝藏之后就让人登记造册了?额,也不能说都是刘元的功劳,里面必有萧何一份手笔。

萧何朝了刘邦作一揖,“如此庞大的宝藏若是运了回来一定会惊动长安。”

刘邦本是是高兴的,但是惊动长安不就是说宝藏肯定瞒不住贵放?

刘邦是想了又想啊,他一开始倒是想将这个宝藏据为己的,结果被刘元谏了一番,便消了一开始的歪心思,结果想将这个宝藏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汉不缺钱啊,然而萧何的意思似是不同意,这个……

等着萧何的下文,萧何朝着刘邦道:“陛下,大汉要与匈奴议和因此需要财宝才迷惑匈奴,于大汉而言,只有贵族才会急急的想将宝物据为己有,对天下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是粮食。”

区别贵族与百姓,刘邦一下子就听明白了,“百姓对宝藏或只会感慨一声,在没有填饱肚子的时候看着这些钱是不会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但是贵族们就不一样了,他们若是知道大汉有这么在一个宝藏,他们的心一定会动。”

“正是。”萧何肯定刘邦所言,刘邦是个聪明人,一定清楚眼下他最大的敌人是谁。

“丞相是的意思是?”刘邦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误会萧何的意思,多问一句。

“宝藏所在之处是否安全?”萧何这样问了一句,刘邦道:“大秦能藏了这么多年宝藏的地方,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吧。”

张良道:“从前安全未必见着如今也是安全的。”

刘元他们已经赶去了,万一叫人跟上了,防贼不易啊。

“依着子房的意思是?”萧何和张良似乎想的办法是一样的,只是有些细节可以有所差异,刘邦只好继续问个清楚。

“陛下,收不如散。”

张良此言一说出来,刘邦那是直接傻了眼,不太明白张良这意思,散不如收?是他理解的意思?

而张良已经再道:“宝藏所存是为解困,但是现在宝藏闹了出来,陛下如果不想让贵族们团结起来,不如就用这个宝藏,让他们更加离心,更可借他们一举搅浑匈奴的水。”

这意思竟然是要用一个宝藏来挑起贵族们相对,更让贵族且大汉解匈奴之困?刘邦的眼睛亮了。

张良自己本就是贵族,最是清楚贵族的心思,若说从前他还对这些腐烂到骨子里的人忍着,可是却不知为何越发不想忍了。

“宝藏的用处是什么陛下想清楚一定能明白臣之所指。”张良也是点到即止,接下来刘邦要怎么样,那就是一个皇帝该思量的问题,张良可以给刘邦提议,但是绝对不能帮刘邦去做决定。

刘邦果然在思考,张良的意思和刘元的意思都是在于怎么用这个宝藏,而用是实用还有假用,刘元劝刘邦顾忌天下百姓,为了大汉的江山,刘邦就算再想将这个宝藏收为己用也得为了大汉而舍出去。

好,既然都想用在大汉的身上了,那么怎么用才算是最好的?

刘邦把萧何和张良他们叫来就是想要商量这个问题,可是萧何也好,张良也罢,虽然意思没有说白了,大意也是让刘邦把宝藏用到刀刃上。

什么才叫用到刀刃上?

如果说先前刘邦还不一定能确定,张良指出宝藏是藏不住的,而且还有贵族在一旁虎视眈眈,前方匈奴更是外患,这是点出了朝中的潜在危机和直接面临的危机。

还有张良指出贵族们的本性,他们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是为了钱财可以不择手段的人,刘邦如果不想让他们抱成一团,最好就不要给他们抱成团的理由。

财帛动人心,这不仅是对寻常人,对贵族来说,钱帛更是重中之重。

刘邦听明白了,而张良却不再继续说下去,只让刘邦想好了接下来究竟是要怎么利用这个宝藏。

刘邦确如张良想要的那样正在考虑细节,那么大的宝藏如果运回来一定就会惊动整个长安,如果不运回来,刘元出宫引起那么大的动静,不可能没有人跟着刘元一道去的,如此一来,宝藏所在也是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