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4页)

他正犯愁的时候,长平长公主见儿子出了李贵妃的大殿,不由还是含泪对皇帝哽咽地说道,“皇兄,如今可怎么办啊?阿卿的名声只怕都要坏了。”就算皇帝已经给沈言卿正名了,可是说句实在话,这京都会不会有人相信沈言卿如今还跟姜嬛清清白白的都不好说了。

这如果只是风流名声,那也只不过是公子风流佳人多情的趣事。可是添上了九皇子,这就成了人品不端下流无耻,如果沈言卿背上这样的名声,不说日后在朝中的前程,只说他日后娶亲……这样的恶名,好人家的姑娘谁会看得上他呢?

就算是公主嫡子,也要被这样的名声所累。

“皇兄为何不打死那个陷害阿卿的贱人!”竟然还把姜嬛给了九皇子……长平长公主恨不能把姜嬛当场打死!

“你够了!如果不是你一心纵容阿卿,阿卿怎么会和这样的丫头扯上关系!真是慈母多败儿!”皇帝也恼火长平长公主。

如果不是长平长公主任由沈言卿与姜嬛交往,叫世人都觉得他们之间的确亲密,那怎么会闹出事情来,沈言卿就说不清自己了?

沈言卿自己就持身不正,与姜嬛之间来往得这么亲密,长平长公主早就知道他们俩之间来往得频繁密切,可是却没当一回事儿,总觉得风流名声无所谓。

如今好了?

风流变成了下流,轶事变成了丑事,如今长平长公主还好意思在他的面前哭。

皇帝脑仁儿都疼,再想想最近听说长平长公主为了端阳伯和八个出身卑贱的美貌丫头闹得不可开交,顿时觉得恶心坏了,对长平长公主冷冷地说道,“日后这种糊涂事,不要再闹到朕的面前!你当朕是什么,什么丑事都往朕的面前放么?!”

他又厌烦姜嬛这件事,又厌烦长平长公主拎不清轻重,见这个妹妹可怜又恼怒地哭着看着自己,仿佛自己没有给她做主似的,便摆手说道,“如果你是为了阿卿好,那来日朕就给阿卿一个远地的官职,叫他离开京都去地方上历练经营几年,等回头风声弱了,再叫他回来。”

沈言卿也已经是可以办差事的年纪了,这时候如果去外地为官的话,一则避开京都的流言蜚语,过几年谁还记得,另一则,行万里路,心胸才开阔,才能看得到更多的风景。沈言卿在长平长公主的身边养尊处优这么多年,公子哥儿一个,不如去外头吃吃苦,多见识见识人情百态,日后回转京都,对沈言卿日后的前程也是有好处的。

皇帝自认自己为外甥算是操碎了心了。

然而长平长公主却已经哭着不依道,“皇兄好狠的心啊!阿卿是我的心头肉,皇兄把他撵到远地去吃苦,这是想要我的命啊!”

她的儿子乃是京都出名的贵公子,金尊玉贵,怎么能去京都外吃苦。

长平长公主是无论如何都舍不得儿子的。

而且沈言卿如果离开京都,那沈言江与十一公主借着沈言卿不在京都,夺爵可怎么办?

长平长公主顿时哭得十分伤心。

皇帝什么都不想说了。

“既然你愿意阿卿留在京都,那朕也不做恶人。叫他在家里好好躲躲风声就是。”皇帝一番好意被长平长公主辜负,也懒得多说,又觉得长平长公主目光短浅,不如有时间见了沈言卿,再问问沈言卿自己的意思也就罢了。

他叫长平长公主闭嘴别再在自己的面前哭闹,因皇帝最不喜欢女子哭哭啼啼,吵闹野蛮,因此长平长公主也只能忍着气给皇帝告别,转身匆匆地去见儿子了。等她走了,皇帝才看着依旧跪在自己面前的九皇子缓缓地问道,“你没有什么和朕要说的话么?”

九皇子顿了顿,声音沙哑地说道,“儿臣无话可说。”

“朕最后问你一遍。那姜嬛说不仅十皇子妃给她一封书信,而且说你也得了十皇子妃的一封书信因此才在那屋子里遇见了你,同时被暗算,是不是这样?”皇帝等人都散了才对九皇子问道。

九皇子垂着眼睛冷静地说道,“绝无此事。”

他说了这句话,皇帝才勾了勾嘴角,缓缓地说道,“既然你今日在朕的面前这样回话,那来日也要记得你的答案。回去以后好生约束你的侍妾,不要叫她胡言乱语。”皇帝顿了顿,见李贵妃并没有继续训诫九皇子的意思,便对九皇子说道,“你也折腾了这么久,回去吧。那外室女行刑之后就送去你的皇子府。反正也不是什么清白丫头。”

既然都已经与九皇子有了夫妻之实,而且不过是个外室女,那什么三媒六聘一顶小轿之类的待遇通通不必有,就当个丫头给了九皇子也就算了。

九皇子却在皇帝这样轻松的结论之中抬头,看着皇帝许久才低声说道,“多谢父皇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