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3/5页)

此刻,她刚写完关于包产到户的报告,虽然张市长只是让她把解决方案加上去,但为了谨慎起见,她斟字酌句,把整个稿子都彻底修改了一遍,这样通篇读下来表达的还是原来的主题,但语气委婉了不少,很多地方更是只有数据,没有明确的结论。

能听到这份报告的人都是聪明人,根本不需要现成的结论。

她站到窗前看了一会儿外面的风景,准备泡杯茶醒醒神再继续工作,综合办的主任突然敲门进来了。

赵珍珍一愣,她的工作基本都是围绕张市长进行的,而他们综合办归另一个副市长孙市长管辖,平时工作中也很少打交道。

因为有之前的不愉快,她公事公办的问道,“孙主任有什么事情?”

如果不是事情急,孙主任也不想找她,但今天就是巧了,罗市长和助理不在,张市长和孙市长也都不在,现在市政府职位最高的也就是赵珍珍了,他抹了一把冷汗,说道,“赵市长,张家沟公社荒山的事儿您知道吗?”

赵珍珍点了点头。

张家沟公社就在市郊,这个公社虽然不像红云公社的土地那么多,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土地特别肥沃,地下水也很丰富,因此一直以富庶闻名,以前她为了买粮食还去过一次,跟村子里的妇女聊天,那大娘言语间很自豪,说他们村子日子很好过,好闺女嫁人不出村,外村的姑娘挤破头都想嫁进来!

但这样的地方,最近几年在走下坡路。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日子还算过得去,家家户户都拼命生孩子,人一多平均下来地就少了,即便队里年年大丰收,也架不住人口基数太多。

而且,现在也不是年年大丰收了,至少,和别的公社没什么大的区别了。

有两个原因,第一张家沟的土地虽然都是良田,但这些年没有做任何的科学养护,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也许是以前用的地下水太多了,他们村现在的井十口有六七口都干了,再也打不上水来了。

尽管几年前市政府已经派工作组重新打了井,出水量也不错,但有些社员很迷信,认为公社里的水源干枯了,好日子马上到头了,一传十十传百,严重影响了村里的士气,肯定也会影响集体劳动的积极性。

情况本身已经不乐观了,还出现了一件让张家沟公社书记特别气愤的一件事儿。

张家沟公社的旁边是李家沟公社,虽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李家沟的日子比张家沟差多了,人多地少不说,土地一半以上都是盐碱地,最近几年的日子才稍微好过些了,在这两个公社之间,有一片荒山,山上有林山下有湖,物产虽然不算丰富,但靠山吃山,也给公社带来了不少便利,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荒山所有权归张家沟公社所有,公社领导也很重视,一年四季都有社员轮流上山巡逻,为的就是不让李家沟公社沾到一点儿便宜。

以前李家沟比较穷,自觉天生矮一头,虽然觉得张家沟这么做不合理,但也不敢有任何意见,现在李家沟富裕了,新换的公社书记特别要强,觉得荒山既然在两个公社之间,严格来说,离他们公社还要更近一点,既然所有的土地都是国家的,荒山也是一样,那张家沟这么做就非常不符合政策了,是典型的私占行为。

因为这件事,李家沟的公社书记多次跟上级领导反映过了。

这件事虽然不算太大,但真正处理起来也很麻烦,区里的领导敷衍了他好几次,都没有下文。

李家沟的公社书记非常年轻,还不到三十岁,为此特别的气愤,干脆绕过上级直接告到了张市长这里,张市长很忙,不可能亲自处理这种事儿,让赵珍珍跟下面的人说一声,务必要尽快处理。

但没想到事情还是一拖再拖,公社书记忍无可忍,脑子一热,组织了很多社员来市政府上访,因为人数众多,保卫科也不敢阻拦,已经冲到市政府的院子里了。

赵珍珍心下一惊,问道,“孙主任,他们一共有多少人?”

孙主任回答,“至少一百多人!”

上一次市政府大门被围堵,还是平城大学那些不合格的毕业生,但社员可比学生的杀伤力大多了,必须及时安抚他们的情绪。

赵珍珍看了看表,飞快地说道,“孙主任,你去联系食堂,让他们做好招待一百人吃饭的准备,就日常的饭菜就可以了!”孙主任点点头,觉得这主意不错,他正要转身出去,赵珍珍又问道,“李家沟公社的书记来了吗?”

孙主任点了点头。

“你让他来见我!”

牛连胜看到综合办孙主任一脸紧张的样子,心里十分得意,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公社书记,但在这市政府也有人给他报信儿呢,他的表弟在综合办工作,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员,但毕竟接近权力中心,市领导哪天在哪天不在大致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