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3/5页)

现在的年轻人讲求进步,像黄樱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时候彼此见到面打招呼不是问吃了吗好不好,而是问最近都看了什么书。

卢志伟一愣,他可没心思闲聊,正要开口说话,张秘书推门进来了,他瞟了一眼黄樱有些意外,笑着冲卢志伟说道,“卢主任,陈市长让我亲自过来请你吃饭!陈市长说,前两天太忙了没能顾上,昨天特意吩咐食堂今天做了一桌海鲜宴,算是对卢主任迟到的接风!”

卢志伟这次来,按照级别他是可以住在政府招待所的套房里的,但他还是选择和以前一样住在了陈市长的家里。

陈友松虽然是孤家寡人,但毕竟是依偎市长,一个人住在一栋二层小楼里,空房间多的是,也就随他去了。两个人虽然还和以前一样同住同吃,但有些事情还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卢志伟这次来,虽然名义是视察工作,实际上因为之前的不满足,处处找茬。这两天和陈市长以及其他市领导的会议上,毫不客气的指出了平城工作组的许多工作漏洞,犀利的指出,平城最大的问题是工作作风太简单笼统,对于某些资产阶级破坏分子的惩罚和处理力度严重不足。

比如很多地方已经涌现出了批。斗,游。行等等手段。

而且在充分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问题上,存在的问题更多。

陈友松对于卢志伟的这些意见都采取了漠视的态度,既不认同,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只是这两天他对谁的脸色都是黑的。

弄得整个市政府气氛都很压抑。

因此,卢志伟对于陈市长能安排接风宴感到有些意外,来了也一个多星期了,认真算起来的确一顿好好的饭还没吃上,就笑着说道,“陈市长有心了,那恭敬不如从命!”他站起身就往外走。

黄樱尽管觉得有些可惜,但也不得不站起来告辞了。

第二天一大早,卢志伟捂着肚子跟陈市长说自己胃肠不舒服,要留在家里休息一天,陈友松还以为是他头天吃多了螃蟹所导致的,本来要让警务员去请医生来,卢志伟却说不用了。

然而陈市长前脚走,后脚卢志伟就溜出门,领着两个秘书径直坐车去了青禾农场。

青禾农场占地五十多平方公里,它的兴建是上头的命令,所有的资金也都是上头提供,但在建造过程中,肯定要用到大量的人力,这就必须由当地政府提供只吃了,年前接到通知,陈市长就很重视这件事情,不但经常亲自过问细节,还经常抽出时间来去现场勘查。

本来按照规划,农场一部分是要盖成羁押犯人的处所,这一部分建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坚固结实,至于靠阳通风都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但在陈市长的授意下,这个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而且除了关押犯人的处所,还要兴建大量的普通居所。

农场作为很重要的试点单位,当然并不只是关押犯人的,更主要的是还要接收来这里参加开荒的社会青年和各地公安干部,这些人的住宿问题也不能马虎,因此房子修建比较认真,并不是那种低矮的草房。

当然了,也不可能是纯红砖瓦房,就是农村常见的砌了砖帽,土打垒的房子,有门有窗,住起来还算亮堂,因为房子是新盖的,一排排看起来还很整齐。

卢志伟将名号一报,青禾农场的负责人还以为是陈市长的授意,立即亲自过来陪同他参观了整个农场。

现在已经是深秋,农场里的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收割完毕,但为了明年的耕种更加顺利,地里还是有不少人在忙活,大都在处理杂草,松土,或者刨去玉米或者大豆的残根。总而言之,竟然就是一副和谐的农家乐。

当然了,若是仔细看也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在田边拔草的老头儿动作有些不熟练,而且带着一副厚厚的眼镜,这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教授。

再看看刨大豆根儿的中年妇女,虽然打扮得像乡下人,仔细一看气质完全不像。

卢志伟皱着眉头走了半圈,问道,“你们农场关押的犯人在哪?”

丁场长觉得他问得奇怪,说道,“咱们这里才兴建,比较重要的犯人现在还没有,所以那边羁押所都是空着的!”

卢志伟眉头皱得更深了。

眼看到中午了,丁场长虽然觉得从京里来的这位年轻领导有些奇怪,但还是热情的说道,“卢主任,咱们农场比不上市里,条件比较艰苦,还请卢主任理解,咱们一起用个便饭吧!”

卢志伟点点头。

丁场长一走到食堂,就领着卢志伟走到了一个小房间,很快一个胖乎乎厨师模样的人走进来,笑呵呵的说道,“丁场长,今儿有才来的小虾,要不要来一盘?”

丁场长正要答应,卢志伟却冷着脸说道,“不用了,这里的犯人吃什么,我们也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