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4页)

因为想着胤禛府上孩子多,康熙赐粥的时候特意让人多装了些。

宝珠看到那一大海碗的粥,无语地摇了摇头,然后按照康熙的意思,给自己与胤禛留了一口后,便全部分给了弘晖等孩子。

冷过的粥再热上一遍,口感并不好,四爷府虽然穷,但也不没穷到克扣孩子们衣食住行的地步,所以这群并未吃过苦的孩子在尝到康熙赐下的八宝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想吐出来。

旁边守着的丫鬟婆子们都被吓了一跳,然后赶紧开口安抚。

皇上赐下的八宝粥意义不凡,可不能吐掉。

一群丫鬟婆子好说歹说,又允诺了许多好处,这才让这些孩子将粥咽了下去。

宝珠听闻此事后,突然意识到孩子的生活条件太好了,以后恐怕吃不了苦,犹豫着是否要让他们体验一下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让他们学会吃苦。

但纠结几番后,她又很快否定了这样的想法。

这群孩子就算再笨再蠢,最坏的下场也就如同胤禔一般被幽禁终身而已,可胤禔就算被幽禁终身,自己平日的衣食住行却不会差,康熙也不会在物质条件上亏待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让他们在这上面吃苦,似乎完全没必要。

若是担心这群孩子不知人间疾苦,等学校建好后孩子入学,大不了再开一门实践课,然后这门课的夫子就直接定下胤禛,让他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庄子上体验一下各行各业的生活——

反正胤禛挺喜欢角色扮演,对这种既可以满足自己爱好,又能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应该会十分满意才是。

宝珠想了想,让李嬷嬷将自己的备忘录拿来,将这事记了下来。

除夕夜,胤禛宝珠连带着嫡子弘晖进宫守岁。

见过康熙,宝珠又与胤禛去向太后请安。

他们到的时候,太后的殿中已经坐了许多宫妃与外命妇。宝珠扫了一眼,之前的四妃除了已经降了位份,还被禁足的德嫔,以及从儿子胤禔被幽禁就一直卧病在床的惠妃外,其余两位都到了。

几位皇子福晋已经来得差不多了,其中与太后同样来自蒙古的十福晋正坐在太后身边,一老一少两颗头凑到一起说着小话,其余人等也都含笑看着,场面倒是十分温馨。

“拜见太后和诸位娘娘,祝大家吉祥如意。”

十福晋凑到太后耳边提醒来人身份。

太后年纪大了,眼神儿不如以前好了,而且行动迟缓。宝珠二人站在她面前不远处,她眯着眼睛辨认了好一会儿,才确认了两人身份。

“原来是胤禛和宝珠啊,快快,快过来让我仔细瞧瞧。”太后笑容慈祥,也没什么架子,很像普通人家的长辈。

宝珠笑了笑,赶紧上前:“太后福寿安康。”

太后眉眼含笑地拉着宝珠的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怎么许久不到宫里来了?我这老婆子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总想着能时时与你们这些小辈见面才好。”

这叫她如何回答才好?她以前进宫给德妃请安时,大部分时候也会顺道到太后宫里请安,然后小坐片刻,与太后这个老人家聊聊天,说说话,让她不至于太过寂寞。

可自从胤禛被记到孝懿仁皇后名下之后,她就不必大清早入宫给德妃请安了,她又不好时时入宫见太后,于是便很久不曾相见。

太后年纪大了,许是知道这事儿后,没多久就又忘了。

但大过年的,再提起这些让人不高兴的事只会让人心情不好,何况太后这样大的年纪?

宝珠笑着敷衍过去:“太后恕罪,你也知道,郡王府中好几十个孩子,不太好带。近几个月天气严寒,稍不注意就有孩子生病,我整天忙着照顾生病的孩子,实在没时间入宫,还请太后原谅则个,日后我一定有空就入宫,最好呀,能与太后日日相见,以慰相思之苦。”

这俏皮话一出,在座之人纷纷大笑出声。

太后也觉着好笑,但笑过之后便有些无奈:“你这孩子,还是这般促狭有趣,这些日子你没入宫,可见我扫了多少乐趣。”

宝珠自然连连告饶。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宝珠便回到自己位子上坐下,而太后似乎这才想起自己面前还站着个大孙子一般,朝着胤禛伸了伸手。

因为身份原因,太后等人一向更看重太子,但胤禛时常与太子一同出现,太后对他也十分亲近熟悉。

但比起时常给太后请安的宝珠,胤禛与太后见面的次数就有些少了。于是太后又拉着他埋怨许久,惹得胤禛脸上的表情都险些崩裂,这才终于放过了他。

胤禛赶紧离开了太后宫中。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太后宫里可不止三个女人,自然大戏连台,看得宝珠目不转睛,赞叹连连。

这群女人拐弯抹角、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本事可真是太好了,哪怕一直全神贯注听着她们说话,若是搞不清来龙去脉,也时常觉得一头雾水,完全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