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天大地大,儿子最大(第3/4页)

安顺街这一家,也属于周兴莲,雇佣两个老实可靠的家里远亲,给开的工资不低,每天负责这边的工作,有流水数据支持,也不担心会出现账目不清晰的情况。

十个车库,最后一个租赁武侠书漫画书的小店,也在网络时代的浪潮下,被冲击的最终关门大吉,书店的年轻小老板跟周兴莲相处不错,鲜时光这边在几条街外,也支持他开了一家加盟店。

至此,这十个车库加上后面一块地方,后来又将后面的老式‘地窖个人小棚子’,魏涛跟邻里之间关系不错,价钱也给的不低,靠着车库后院的‘棚子’,一个个都卖给了周兴莲,让他可以在一个足足近千平的区域,开展自己的小事业,享乐于自己的休闲养老生活。

家里每周至少一次聚会,亲戚朋友一大堆。

周遭邻居相处也好,无论是屋内屋外,周兴莲都可以在熟悉的环境内去生活,不必接触新的模式,不会不舒服也不会不适应。

魏涛先回安顺街一号换了一身衣服。

脚下布鞋,绸布裤子,舒适的T恤,一路走过来好些人打招呼,到鲜时光门前,母亲正跟曹曦雨的奶奶坐在那纳凉聊天,墙根下、树荫下,有好几伙儿老年人,玩着升级、红十等牌类游戏,有的没有输赢,有的则是以角为单位的纯粹老年人休闲娱乐局。

曹曦雨爷爷,也偶尔会出后角门,跟一些老年人下下棋,以前多少有点不接地气,现在也喜欢上了后面的烟火气。

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伴随着家里儿孙们越来越忙,伴随着干休所内一些老邻居生老病死,两位老人也越来越喜欢热闹。

家里儿孙忙,邻居成为了晚年热闹的主要构成体,出后角门,就是亲家的店,周兴莲是什么样的人,两位老人早已看得清楚,可能她情商不够,说话聊天也达不到多高的水平,但这是个实打实的好人实诚人。

短接触看不出来什么,时间长了,才会真正体会到这样一个人会给生活带来什么。

再者,两位老人也羡慕在这一大家子的热闹,固然这里面有魏涛的存在使得这一大家子人没有矛盾,回头看看自家,再好的家庭,忙到没有时间,也只能感慨遗憾。

“奶,姥。”

跟母亲没必要客套的打招呼,一如他现在不会跟冷叔客套一样,对比之前礼节不差,现在这样,冷叔更高兴。

跟邻居之类的,太多,魏涛也就只能是眼神对上了,笑着点点头,有的长辈称呼一声就算是打过招呼了。

“妈,大热天的,一会儿整点冷面吃呗?”

魏涛从屋里拿过一个马扎,就在门口坐下来,冲着已经起身要给晚上餐食加餐的母亲喊道。

“行。”

有一种情况,很多人都觉得某个人发达了,就会变,不太喜欢凑热闹了,跟大家距离也疏远了,尤其是朋友邻居之类的。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对被围的恭敬给烦的,迫使他们尽量少出现在一些热闹场合。

鲜时光这边,魏涛还常来呢,可一旦里外的亲朋邻居知道他来了,都会主动的往他身边凑,有的人明明在棋牌室里看热闹呢,知道魏涛回来了,会出来,有话没话,也会找话想办法往前凑一凑聊一聊,眼神之中还挂着恭敬之色。

明知道这没有什么意义,多数人都会如此,似乎这是一种表达自我价值的方式,我跟魏总昨天聊天,他说什么了?

我前几天还看到魏总来着。

要说求魏涛办事,还真没有几个,都知道眉眼高低,除非遇到一些实在跨不过去的坎儿,才会脸大硬着头皮凑过去提一提,人家能不能帮忙还不知道。

要说别的目的,也没什么,很像是明星光环效应,我们安顺街出了这么一个大老板,能跟他聊几句天也受益匪浅,多多少少也沾点有面子的自我肯定。

魏涛还好,总回来,且他的认知中,母亲喜欢这样的氛围,自己就不存在有什么强迫,某天真忙了真累了,也就不过去了。

切片的西红柿,切丝的黄瓜丝,酸甜口的辣白菜,大片的带筋酱牛肉,搭配曹曦雨奶奶帮着炸的辣椒油,魏涛就坐在马扎上,手里捧着一个小汤盆,里面的冷面汤还挂着冰碴,刚刚出锅煮好的冷面,还在凉水里过了一下,才放到碗中。

周遭的邻居,或多或少也都在这里吃过饭,尤其是一些家里有小孩的,偶尔家里上班族没有及时给孩子做饭,或是下班晚了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害怕,这里吃东西写作业,周兴莲不仅不会心疼,地方大了之后,还专门将一个车库里面放上了几张桌椅,只要不闹腾影响别人,小学初中高中的,都可以来这写作业。

魏涛端着一小盆的冷面,很随意的在马路边,坐在小马扎上,大口吃起来,周兴莲招呼着刚才聊天的人一起吃,在吃这方面,她从来不心疼,哪怕是当初早市练摊时,秤给人高高的,有时候差个三毛五毛,也都无所谓了,从不会去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