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战后秩序(第2/4页)

等到那些幸存者们陆续回家,当地的物流资源肯定会吃紧,哪怕后方有物资也很难立刻运过来。

战地气氛组表示理解地点了下头。

“明白,那就先增加五条航班好了,这个我们可以随时沟通……另外,关于驻军的事情,我们想知道你们的安排。”

瓦努斯想了想说道。

“我们打算在巴托亚行省驻扎十个师的部队,包括企业的三个师,包括威兰特人远征军在内的来自联盟本土的五个师,以及金加仑港的两个师……并视情况在十年之内将驻扎部队削减到两个师。”

“管理者的意见是,我们必须确保新上台的当局能够充分代表当地人的意见。当然,如果你们担心同胞的安危,可以留两支万人队在这里监督我们在当地的工作。”

至于撤军的具体时间表,主要取决于当地社会的发展进程。

不过瓦努斯还是很看好南方的同胞们,甚至比威兰特行省的同胞还要看好。

抛开战术层面的细节,上升到战略的维度。

东帝国难以走上现代化的原因不是因为萨伦不够聪明或者不够有远见,本质上还是庞大的旧军事贵族集团拥有广袤的土地,而土地和依附于土地的资源又是东帝国的经济支柱。

瓦努斯自己也是军事贵族出身,很清楚那些世袭的荣誉和土地有着怎样庞大的力量。

而萨伦这家伙能打着东扩的牌玩死“东扩派”并全身而退,一兵未发便将南方军团在东方的利益全部笑纳,已经足以证明这家伙的手段绝不只是穿在表面上的那套黄金铠甲。

他很清楚,东帝国需要的是工业化,或者说那些因为工业化而富裕起来的新阶层们。

无论是工厂主,还是工人。

当他们的力量壮大到足以制衡东帝国内部的军事贵族们的时候,东帝国自然会迈向下一个社会进程。

至于婆罗国也是一样。

他们的宪政夭折本质上也不是因为阿布赛克不够聪明,拉西不够狠,或者扎伊德太没底线,而是“码头工统领”和“奴隶军官”分别代表的“市民阶层”和“军官阶层”在婆罗国过于小众,只在金加仑港有一亩三分地,而绝大多数婆罗人都是农奴或者精神上的农奴。

杀了想当皇帝的亚努什,就会冒出来不当皇帝改当家长的扎伊德,而杀了扎伊德又会冒出来下一个更难对付且更不容易察觉的扎伊德。

婆罗行省也是有聪明人能看见这点的,比如那个尼扬。

想改变一个社会不是写几本教科书就能搞定的事情,得深入到社会最基层,从底层代码开始改写,彻底改变那片土地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乃至语言的使用习惯。

如果婆罗行省的人口只占废土的1%,那改变他们并不是很难。

但事实是,他们可能比废土上的所有幸存者加起来还要多。而联盟如果真不计成本的去做这件事情,更可能是联盟反过来被同化掉。

作为跟了楚光多年的老部下,瓦努斯觉得这可能才是那位大人选择“成全”他们的真正原因。

虽然其他威兰特人更愤懑于婆罗人对自己英雄的态度,但瓦努斯自己其实不太喜欢用英雄史观去解释客观的问题。

哪怕从结果上来讲,不尊重历史和英雄的婆罗人确实遭了报应。

无论他们是否自知。

不过另一方面巴托亚行省的幸存者却要幸运的多了。

这里没有东帝国那么广袤的土地,也没有那么多地主,军事贵族更是死的差不多了。

那些年轻的军官没尝过战争的甜头,只吃了战争的苦,只要别让他们活得太憋屈,大概是不会诞生下一个提尔的。

那些少年兵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压根就不能算士兵阶层,只是被强行塞了杆枪就扔到前线的市民,非要说也是民兵。

也算是多亏了提尔那个疯子,他的疯狂送走了自己,反向加速了南方军团的社会进程。

在这片土地上,旧势力已经死绝,市民阶层的力量无比强大,并且人均接受过基础教育,脚下还踏着大片的工厂铁路公路以及亟待重建的废墟。

再加上威兰特人又是天生的艺术家和建筑师。

有这些基础,他们很难不成为废土上又一个经济腾飞的奇迹——第二个南海联盟。

而且是更大一号的南海联盟。

战地气氛组很明显和他想到了一块去,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既然你们都这么提了,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我们会保留两支万人队在当地,确保威兰特人以及巴托亚行省的原住民受到公正且合法的待遇。”

瓦努斯的脸上也露出愉快的笑容。

正好阅兵式差不多也到了尾声。

他顿了顿,用闲聊的口吻抛出了最后一个既重要也不重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