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联军首席“吉祥物”的日常(第4/5页)

如果联盟一直使用传统能源,恐怕到现在还在与巨石城争夺生存资源,也不会有后来那么大的发展了。

但如果使用更先进的能源,则又会承担另外一个风险,那便是氦三资源的不可持续性。

而对于如何支配手上有限的氦三资源,企业、学院、军团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联盟也是一样。

楚光在做每一个决策的时候,除了权衡政Z、经济、军事、科技、生产、文化等等单一领域的利弊之外,还得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慎重考虑联盟的战略储备是否支撑得起。

就比如动力装甲,作为单兵装备,消耗的氦三资源还是比较少的,一枚电池甚至能用到装甲报废。因此以联盟的核能资源储备,维持个几百台动力装甲的编制绰绰有余。

但如果给这几百台“霞光”动力装甲都套上偏导护盾或者迈斯纳效应装甲,一千立方的氦三资源瞬间就紧张了。

在军事上投入过多的战略资源,甚至会影响到西洲市聚变堆的供应,而后者关系到整个联盟境内一切生产、生活设施的稳定。

因此,他宁可接受动力装甲等等昂贵的装备在战斗中报废,也不太情愿给这些非战略武器堆砌能源成本高昂的护盾,最多批准几台实验型测试一下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即便这些装备彻底报废修不好了,也能回收里面的聚变电池,损失的只是一些钱而已。

而这也是偏导护盾和氮气护盾难以大规模列装的最现实原因。

楚光能听出来殷方在那句话中对自己的提醒,即使是以学院的能源储备,也更倾向于封存这项技术,而不是将其大规模列装到军队用于提升作战能力。

至于军团就更直接了,干脆不对手上的宝贝进行逆向拆解,有什么就用什么,用完了就上“野猪”、“野牛”这些自产自研的“真古董”或者“混合动力古董”。

时间拖得越久,这个世界离繁荣纪元越远,那些已经提前适应废土的威兰特人的优势便愈发明显。

毕竟以现在外层空间的状况,恢复地月航班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繁荣纪元的遗产注定有一天会消耗殆尽。

“……真是遗憾,这么有意思的技术,却没法派上用场。”楚光轻叹了一声,心中却又琢磨起了另一件事情。

虽然战术层面的装备用不上,但战略层面的装备搞不好可以试一试。

听殷方先前的说法,这玩意儿简直是电磁炮的克星。

南线的南方联盟,不正好被北联邦战列舰的“大炮”给压制了么?

如果给友军的舰队套个盾,不知道能不能扳回一点优势来。

不过比起在海上决出胜负,他的玩家们似乎更寄希望于那艘在建的“潜水航母”。

楚光心中暗自思忖着,或许可以把这张牌丢给方长他们去打,不管最后能不能派上用场。

误以为楚光是在失落,殷方遂安慰了一句说道。

“其实您换个角度想,这玩意儿真正的价值未必全在战场上,我们能够从中回收的技术远远不止是‘超导护盾’,还包括能源、材料、以及信息处理等领域总共三十多个子技术。尤其是几项特定条件下的超导材料和高性能电容,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我们的盟友未向我们开放的。”

学院和联盟达成了科研合作协议,企业也与联盟展开了生产领域的多项合作,但双方的技术互通并没有到畅通无阻的程度。

尤其是这些关键技术。

他们也是下了血本才弄到的,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开放给外人。

听到电话那头安慰的声音,楚光向后靠在了椅子上,笑着说道。

“这方面超出我能力的范畴了,得多麻烦你了。”

科研大概是他唯一难以从现实中获得帮助的领域。

其实在很早期的时候,他便有试着从原来的世界引进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年轻学者,并对他们的游戏行为进行了观察。

包括最早进入游戏的南大教授狂风,后来跟着进来的【末世孤狼】,以及在某院士手下打工的【咯咯哒】等等。

他们和蚊子那种半吊子工程师不同,是真正的研究人员,不但接受能力强,而且有着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

然而由于基础理论的代差太大,专业名词和术语的差异,这游戏里的很多东西对于他们而言和“游戏的设定”甚至于“魔法”没什么区别,因此他们的进展一直很缓慢,并且很多时候也都是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在琢磨。

权衡难以估量的风险和极其有限的收益,楚光最终还是没有对他们的游戏进程进行干涉,只是保持有限的观察。

不过以小柒对多个样本的持续观察来看,他们恐怕撑死也就能走到完成一代可控核聚变技术那一步了,很难再有更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