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野心之大,旷古未有!(第2/3页)

“也的确不是现在大秦能担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不能担负,故这只是我对于体制的看法。”

“另外。”

“再说一个于诸位休戚相关的,既然大秦的官吏享有退休待遇,自然就要放弃一些东西。”

“而放弃的……”

“便是不用纳税的权利!”

“等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大秦的官吏跟地方民众一样,都要纳税,民爵只意味着不用服役。”

“至于原因,诸位或许清楚,或许并不清楚,便在于土地兼并,诸位手中掌有大量的权利。”

“而以诸位的身份,自然是无需纳税纳粮的,但这也意味着,这其实是给诸位乃至天下官吏开了方便之门,便是有地方民众会主动‘献上田地’,以规避徭役赋税。”

“长此以往。”

“田地大多为官吏跟地方豪强具有,天下钱粮朝堂征收上来的越来越少,而大秦的体制本就开销很大,又要负担很多改制后的花销。”

“最终只会不断的摊到地方黔首身上,因而大秦今后不会准许官员不纳粮不纳税,不过在此之前,朝堂并不会因此亏待诸位。”

“也会相应提高官吏的待遇,以弥补官吏因纳税缺少的钱粮,这只是一个表态,一个给天下民众的表态,大秦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纳税。”

“无一幸免。”

“甚至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

听到嵇恒的话,在场的官员脸色更是大变,前面分他们的权,已经让他们有些跳脚,接受不了了,而今嵇恒还打起了他们的‘利’,这属实太过分了。

也太丧心病狂了。

在场所有人都黑了脸。

即便嵇恒说了后续会提高俸禄,这依旧不是他们能接受的,一旦开了这个口子,这损失的利益,根本不是朝廷的俸禄能补上的。

诸位大臣的神色,嵇恒看的分明,这些政策想落实很难,因为已经触及到了官吏的核心利益,一个权,一个财。

不过嵇恒并不怎么在意。

他只是把这件事悉数告知而已,至于最终成与不成,这就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

嵇恒继续道:“除了这两个方面,大秦还会在律法方面做一系列的调整,这部分诸位应该是在就有所了解,我也就不多言语了。”

“一切立足于民爵。”

“再则。”

“大秦还将一定程度放宽户籍的限制,准许民众去经商、为工匠等百业,另外也会让农家、墨家等学派,在各地修建相应的职业技术学室,用以培养发展大秦百业的技艺。”

“这同样是有违大秦律令的,但这同样也是必然的,就城中的医馆,诸位恐都有所知晓。”

“其实很多人都是家学,但这么多年下来,很多医者只是在照本宣科,按图索骥,并无太多实质性提升。”

“因而放开一定限制,准许更多人进入,以加快百业的发展,以提高大秦各方面的经验积累。”

“这不仅能提高大秦各方面的技艺跟水平,对于整个天下都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当然。”

“有利就有弊。”

“世人逐利,也都是趋利避害之人,见到某一行有利可图,必然会导致很多人大量涌入,继而酿就良田荒废,无人耕种。”

“因而需有一定门槛。”

“即唯有获得公士乃至是上造的民人才有资格去做选择,而且也需经过专业筛选,才能进入其中。”

“这同样是基于那份报纸上的一些划分定下的。”

“也都是日后才会着手的。”

“与之对应的,便是大秦在接下来十几年,乃至是几十年,将会为重新划分州治做准备。”

“鼓励民间生育。”

“以民户数量,最终决定几十年后州治所在,以及州制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大郡,这些人口大郡也将获得朝堂额外的提携。”

“还有便是改革田地制度,现在大秦的田制是相对有些混乱的,公有制跟私有制混合。”

“关东跟关中也不尽相同。”

“为了实现天下一治,也为了遏制土地兼并,以及鼓励民间开垦荒地,我个人建议,将田地性质两分。”

“城邑范围内的田地,归国家所有,而地方乡、里的田地,归当地的乡、里所有民户所有。”

“朝堂不能霸占侵占。”

“另外,朝廷当派墨家子弟,重新丈量田地,重新对地方的乡、里进行地域划分,如此一来,在乡里的治理下,一定会极力开垦荒地。”

“因为这是地方自己的土地。”

“而地方也只能分配这些归属于乡里的田地,随着人口增加,开荒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事。”

“对于地方开荒的田地,朝堂给予多久的免租免赋,这就由少府去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