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蒙恬教弟!(第3/3页)

“双方冲突不会断。”

“只看冲突,对双方其实各有优劣,但其实不然。”

“若放眼全国,对朝廷的利是大于匈奴的。”

“大秦军中奉行的是军功爵制。”

“有冲突,就意味着有战事,有仗打,也意味着底层的士卒,能借助这一次次冲突,获得升官进爵的机会,这些冲突,对于双方士卒都有磨砺作用。”

“仅是这些,恐也就那样。”

“但你可还记得殿下在军中推行了什么政策?”

蒙毅目光微动:“士官转职!”

蒙恬点头,道:“现在知道了吧。”

“大秦是不怕打仗的,底层将士更不怕打仗,他们怕的是没有仗打,怕的是打完仗,自己什么都得不到,但士官转职之下,给底层将士扫清了很多负担,一定程度也凝聚了军心,只是靠寻常训练,或者年末的比试,去提升军职,终究是太慢了。”

“而若是能跟匈奴始终爆发小规模冲突。”

“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跟匈奴冲突增多,对底层的士卒是压力,但同样也是机遇。”

“若是能抓住,他们便可节省数年时间,步入到士官行列,到时无论是继续在军中任职,还是转职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更重要的是。”

“能将殿下推行的士官转职彻底深入人心。”

“为大秦将士信服。”

蒙毅若有所思。

经过蒙恬的提醒,他也反应了过来。

士官转职这个政策是不错的。

但惠及面太窄了。

对于底层将士而言吸引力不大。

然若北疆大军跟匈奴不时爆发小规模冲突,那吸引力可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只要能打仗,那就意味着就算是底层的将士,也能飞快的提到提拔,到那时,殿下提出的士官转职,无疑就成了军中很多底层将士心中的明灯。

而转职的士官也能填补地方官吏的空缺。

进一步反哺朝廷对天下的控制。

对匈奴而言,跟秦军冲突,顶多是互相磨砺将士,但对大秦却不同,不仅能让一些政策得人心,还能进一步推进殿下力主的改革。

利处无疑更大。

“蒙毅明白了。”蒙毅颔首。

蒙恬感慨道:“现在你知道,为何我对这些争议,始终缄默了吧,我并不能开口,殿下这些年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早已规划好,只是在按部就班的推行,一切都井然有序,环环相扣,并没有朝臣以为的风险跟冒进。”

“不过朝堂的大臣,并未审视清楚。”

蒙毅点头。

但想将这些事情全部理清,需对大秦整个脉络有清晰的认知,而这注定会拦住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