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经济上的开源节流!(第3/3页)

朝堂其他大臣则是在思索张苍想法的可行性。

这同样是乘胜追击。

不过不再是军事上乘胜追击。

而是在经济上。

因为之前的惨败,匈奴内部其实已生出不少嫌隙,还有的更是脱离了匈奴单于,若是朝廷在这时选择跟匈奴缓和,一定程度上,能动摇匈奴一些大部的意志跟决心,让本就有些松散的匈奴联盟显得更加脆弱,头曼单于也难以再将这些匈奴残部拧在一起。

就算日后能拧在一起,也需耗费更大的力气。

若是能在这段时间,让一些匈奴部族倒戈,或许对匈奴的中伤更重。

毕竟。

朝廷堵死跟匈奴的关系。

只会加剧匈奴各部族对秦廷的敌意跟仇恨,也会加速头曼单于对旧部的收拢,甚至能直接以南下,大破秦军作为士气鼓舞,若是进行一定的开放,头曼单于恐是最为暴怒的。

对朝廷而言,利大于弊。

想到这。

诸朝臣微微颔首。

张苍提出的想法,不失为一条良策。

张苍又道:“前面所说为开源,对于节流,张苍同样有一些想法。”

“天下征收的钱粮皆入敖仓,天下官吏、工程的钱粮发放,也都出自敖仓,其中的运输成本实在太高了,臣认为,当做一定的调整。”

“在昔日六国旧有粮仓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六座或更多的临时仓库。”

“用以进行短时的货物储运。”

“如此,可大幅减少中间路途的损耗,也能将钱粮尽快发放到地方手中。”

“此举同样能让地方官吏跟民众宽心。”

“诸位大臣也大可放心。”

“地方征收上来的钱粮,并不会在地方停留太久,基本收上来几个月的时间,在朝廷做出妥善的安排后,都会陆续分发出去。”

“与此同时,多余的钱粮,都会全数送到敖仓,并不会留在地方。”

“此外。”

“朝廷更会派专门的官吏进行负责。”

“绝不容地方染指。”

“如此一来,在这些开源节流下,朝廷的财政,在一定程度上,会多出不少,朝廷也能因此腾出更多钱粮做其他事。”

“而这些便是张苍的想法。”

“大秦的财政,已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张苍因为对天下账目有了解,而李斯跟我同出自荀子门下,对我的才能有所了解,所以才会举荐我,至于其他大臣,跟我都或有一定交集,但至于为何会举荐我,张苍其实并不明白。”

“对于胜任少府之位,张苍自认还是担得起。”

“大秦的财政变革之路,张苍也有信心破旧立新,将革新进行到底。”

“请殿下明鉴。”

张苍朝扶苏恭敬一礼。

随后缓缓的退回到自己座位上。

举殿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