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请辞?!(第2/3页)

“另外。”

“臣对在关东修建仓库也有不同看法。”

“关东跟朝廷一向离心离德,若是在关东修建仓库,若是关东生变,恐会变成资敌物资,臣对此是有所担忧的。”

“此外。”

“大秦立国以来,便一直致力于隳名城,为的就是预防关东生乱后,朝廷能直接出兵,将关东的乱子清除,不给六国余孽做大的机会,若是在关东修建仓库,恐跟朝廷既有大政相悖。”

“臣请殿下三思。”

扶苏面色如常,他伸手,将身前茶碗转了一圈,深邃道:“杜少府,我并未问你可行与否,我只是问你少府能够拿的出修建的钱粮。”

“你也只需回答我行还是不行。”

杜赫直接一口拒绝。

“不行!”

扶苏转动手中茶碗的速度更快了。

甚至已有些茶水荡了出来。

他寒声道:“少府还是多想一想,再开口。”

“我并不急着听你回答。”

闻言。

杜赫心神一凛。

他深深的看了扶苏一眼。

也是有些猜不透扶苏的打算。

但钱粮之事,朝廷早就定下,不容置更。

别说朝廷没钱,就算朝廷有钱,也不会这么轻率的同意,就少府收上来的钱粮,朝廷这么多官署,不知多少眼睛盯着,他哪有办法腾出修仓库的钱粮?

杜赫阴沉着脸,再度摇了摇头。

“恕臣无能。”

“臣实在无力为殿下筹钱。”

“少府之钱粮,早已分配完毕,若是此时截留其他官署的钱粮,定会引得其他官署不满,到时朝堂恐都会不稳,臣实在不敢做这个主。”

“请殿下体谅。”

“少府当真没有办法?”扶苏看向杜赫。

杜赫摇头。

扶苏眼中闪过一抹失望。

他缓缓站起身,苍白的脸上闪过一抹血色。

他冷声道:“我认为有,而且还能腾出不少钱粮。”

杜赫蹙眉。

扶苏道:“少府,每日去官署,恐都会见到那十二座金人,不知少府可曾想过,将这些金人重新冶炼成金水,而后铸成秦半两?而原本的金人,再用石像代替,只需在外淋上一层铜水,如此,朝廷可从中获得多少钱币?”

杜赫脸色微变。

扶苏并未就此停下,继续道:“阿房宫眼下正在修建,但而今的阿房宫仅仅是打造出了一个地基,其余的建筑还未修建,若是将阿房宫停下,不知朝廷又可从中获取多少钱粮?”

杜赫额头已是冷汗涔涔。

他预感到了不妙。

扶苏这次叫自己前来,恐是为自己发难来的。

扶苏又道:“长城修建已有数个年头了,而今匈奴北却,但我也曾听到一些风声,便是匈奴有意向大秦寻购一批茶叶,若是开放商贸,朝廷可从中获利多少?”

“而今匈奴元气大伤,短时都难以恢复,可否将长城暂缓修建?”

“以此来留余更多钱粮?”

“而后再将这些钱粮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这仅仅是我听闻到的一些办法,普天下,只怕还有更多办法,为何少府却坚定的说腾不出任何钱粮呢?”

“少府当真尽心了?”

闻言。

杜赫脸色大变。

他一脸惶恐道:“是臣考虑不周。”

“只是殿下所说的凑钱办法,都跟大秦既有大政相悖,而且这些大政都出自陛下之手,也都经朝堂百官同意,臣又岂敢去往这些方向想。”

“是臣疏忽。”

扶苏冷笑一声,对此不置可否。

他默然道:“疏忽?”

“我看少府并无半点疏忽。”

“只是不用心。”

“或者说不愿多用心。”

“在外人看来,你这位少府,一直尽职尽责,全然一副为朝廷着想的姿态,但你作为少府这些年,当真有任何建树?只不过是在既有政策上,做一些钱粮分配罢了。”

“如此行事……”

“真能称得上尽职尽责?”

“我扶苏不敢苟同。”

“在我眼中,少府你可丝毫不尽职。”

“我曾无意间听到过一句话,具体内容似乎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而少府眼下的所作所为,就跟着几句话对应上了。”

“只是少府对应的是不做不错。”

“你眼下分明是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轻易犯错,你分明知道大秦财政紧缺,却丝毫没有想过开源节流,只是想着在这些钱粮如何分配的更好,但大秦能征收上来的钱粮,就这么多,就算你分出花,也只有那么多。”

“除此之外。”

“你唯一提出的建议,就只是加征田租和口赋了吧?”

“杜少府。”

“过去因盐铁之事,你我的确有一些误解,但几年过去,你让扶苏很失望,因为你未曾做过任何改变,更没有想过去做改变,只想着安稳的将事情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