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遥望会稽山!(第3/3页)

而且这次始皇出行,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是借机将此观念传至四方。

只是他们都疏忽了。

准备说。

他们的目光都放在了另外的事情上,根本没有注意到,始皇一直在推进旧楚的宣扬教化,而且相较于舜帝,这次始皇的祭祀禹帝提到的更多。

大禹是何其人也?

五帝之中,最具事功精神的一人。

功业超迈前代,奠定华夏文明之根基之人也。

一言以蔽之。

华夏族群迈入国家时代,自大禹始也。

过去禹帝在天下人心中地位并没那么高,尤其各地盛行各种巫术神鬼邪说,主张通过祭祀祈祷的方式来改变困局,所以禹帝相较其他四位帝王,在民间的认可度并不高。

但始皇这次巡行登临庐山。

庐山何也?

一座不具宣教意义的大山罢。

然又有传言,庐山之名,来源于《山海经》,而《山海经》创于大禹。

原本一座不具宣教意义的大山,嬴政这次不仅亲自登临了山巅,还在上面留下刻石,颂扬大禹治水之功,若庐山之名真来源于《山海经》,又出自大禹之手,恐就别有意味了。

嬴政古今天下第一位皇帝。

他对天下的影响力是无比巨大的,如此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峰,却被刻意留下石刻,定会引得大量人前去围观,在朝廷有意推波助澜下,大禹之功业定会为世人记起。

润物细无声。

大抵便是这般举措了。

而大禹治水之事,天下皆知,这跟秦廷主张的修人事以胜天,又互相契合,悄无声息间,就把这个观念灌输到了世人脑海,还不会因此引起太多的反感。

手段实在高绝。

尤其用不了多久,嬴政还会前往会稽山。

传言,大禹便是崩逝于会稽山,葬在会稽山。

山上有禹冢……有鸟来为之耘,春拨草根,秋啄其秽……

山东有湮井,去庙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

秦廷手段变了。

不再如过去一般只知道蛮横推行,根本不理会底层的反对,一个劲的强压,眼下却变得更加谨慎,也变得更加柔和了,只是这种变化,对张良而言,十分的危险。

他并不希望见到秦廷这样。

他更希望见到过去那个骄横冷酷的大秦。

张良目光闪烁。

远方升起的太阳,此刻已有些刺眼。

他心中生出一股紧迫感。

他迫切的想见始皇一面,哪怕只是遥遥的望着,他必须要搞清楚,秦廷为何会突然生出这么大的转变,大的有些令人震惊,有些害怕,更令人惊惧。

张良收回心神,将目光移向了右侧。

那是会稽山的位置。

也是始皇日后祭祀大禹的地方。

小舟在船桨的波动下,缓缓的驶向了岸边。

而在小舟停靠不久,水面上就突然多出了数十艘黑影。

而船头赫然飘扬着一面旗帜。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