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第2/3页)

“只是……”

“只是殿下是陛下钦定的,又岂容轻易变更?”

胡毋敬点了点头,道:“殿下事关大秦日后安稳,自不会轻易变更,但你方才也在场,自是听到了赵高说的话,我们的这位殿下却是亲信六国余孽,甚至对那钟先生已是到了笃信的程度,这次之所以没有安排太多郎官,恐正是听了此人的鬼话。”

“你父我已从朝中退下。”

“虽然有心将你安置在其中,但的确已无计可施。”

“但其他朝臣就甘心吗?”

“扶苏可是大秦储君,眼下跟朝臣政见有了如此大的分歧,又岂会不让其他朝臣生出不安?若是我们的这位殿下,真的只愿相信关东出身的官员,你认为到时朝臣还能坐得住?”

“这天下是我们打下来的。”

“非是扶苏!”

“扶苏显然还没明白一件事,治理天下是要靠我们,而非是关东出身的官员。”

胡显眼睛一亮。

他已经明白了胡毋敬想说什么。

扶苏现在表露出的就是对朝廷官员的不信任,这次只是对郎官们的不信任,但若是突然传出扶苏听信一个六国余孽,忽略朝廷官员,到时朝堂官员岂会没有想法?

仅凭一两人的确无法撼动扶苏地位。

但若是整个朝堂呢?

到时就算陛下想力保,恐也要权衡一二,而那时扶苏的储君之位,当真还能稳得住?

一旦扶苏下去。

那他父亲胡毋敬之前犯下的事还算事吗?

未必就没有复起的机会。

胡显激动道:“孩儿明白了。”

胡毋敬摇了摇头,冷声道:“你也莫要高兴的太早,这赵高也是有私心的,他是想让我助胡亥公子上位,但他却是忘了,我胡毋敬只是得罪了扶苏一人,所以只要不是扶苏为储君,对我而言,意义其实都一样。”

“至于赵高提到的那钟先生,你下去好好调查一番。”

“尽可能的摸清此人底细。”

“若此人当真是扶苏殿下背后的人,到时未必不能做些文章,堂堂大秦帝国的储君,不信朝臣,反倒轻信一六国余孽,这若是传出去,又如何能让人心安?”

“不过此人既得殿下这么信任,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去招惹。”

胡显点点头。

等胡显走出屋门,胡毋敬在屋中来回踱步。

良久。

脸上却难掩笑意。

他轻语道:“果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我本以为自己已没有翻身机会,没曾想,竟还有人主动送上来,不过这赵高一个宦官,却敢生出这般胆大妄为的心思,恐也非是好算计之辈,不过想让我胡毋敬出手,仅靠这三两口舌还不够。”

“你还要做更多!”

……

零陵。

不到半月时间。

扶苏名册上的官员就尽数到了。

零陵并不是什么高大城池,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座新邑。

人口并不算多。

不过因为毗邻灵渠,加之随着灵渠修建,附近的居住环境大为改善,因而在城中定居的人,相较过去也是多了不少。

此刻。

这种并不算出名的小城,城中却有不少车马停留。

萧何跟刘季已在三日前赶到了此城,在跟零陵的官员通报一声后,也是住进了附近安排的住所,而在他们之前,已有不少官员赶到,这几日互相也算是打了一个照面。

相较于萧何的沉稳,在这种环境,刘季更显如鱼得水。

临近晌午。

众人齐聚在一间食舍。

不过李旦、郑如等人并不在其中。

他们虽为郎官,但毕竟身有背景,自不会在这种地方进食,而是在零陵的县衙内进餐,而这间食舍只有关东来的官员。

对于这种情况,众人心照不宣。

虽然同样都是殿下征调过来的官员,但李旦这些人毕竟是朝臣之子,身份地位显赫,跟他们还是有着明显隔阂,在几日前虽打过照面,更多时候依旧是泾渭分明。

众人也并不在意。

他们这些关东出身的官吏,倒是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刘季坐在末梢,一点不觉生分。

他在吃饱喝足后,拍了拍肚子,斜靠在案几旁,好奇的问道:“诸位都是各郡县的能人,可知道这次殿下召集我们来究竟是做什么?”

四下静默。

没有人率先开口。

蕲县狱掾曹咎迟疑了一下,缓缓道:“我倒是听说过一些风声,不过也不知是真是假,据说殿下召集我们前来,是为完成之前胡亥公子在军中说的话,只是又好像有不同。”

闽中郡的君长无诸摇头道:“我们离咸阳太远了,能打听到什么消息?就算真的得到消息,也不知传了多少手,依我看,我们还是少想这些,等殿下来了,我们自然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