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秦之特异也!(第2/3页)

这是贵贱之分。

岂能任其泛滥成灾?

对于朝臣的反应,扶苏自是想到了。

甚至当初嵇恒提到时,他同样面露骇然之色。

但俱往矣……

扶苏面色如常,饮了一口茶水,淡淡道:“我知道诸位大臣在担忧什么?但诸位大臣可还记得立国之初时,帝国君臣是如何说的?”

“华夏之积弊,非深彻盘整无以重生。”

“如何深彻盘整?”

“文明再造也,河山重整也。”

“今我大秦,受命于天,一统华夏,便要效法孝公商君,改制华夏文明,盘整华夏河山,如昔日再造大秦一般,再造华夏也。”

“姓氏重要。”

“但天下变化更迭久矣。”

“夏商周三代沿袭的旧制,难道大秦依旧要效法?”

“大秦因何而强?”

“便在于军功爵制,军功爵何以利害?”

“在于给了底层奋发向上的机会,让他们能通过斩获军功,获得田宅、爵位富贵,而且大秦自来都重视人才,如果大秦也像六国一般,看重门第,看重出身,诸位大臣可扪心自问,尔等又岂能跻身于庙堂之上?”

“大秦之天下就在于敢破旧立新。”

“敢做常人不敢为之事。”

“姓氏制度自古流传,来源悠久,但那终究是旧有的秩序,非是大秦的秩序,大秦的根本从来都是军功爵制,是法制,而真正对姓氏关心的,也从来不是诸位,甚至也不是秦人,而是被灭了国,正四处逃难,犹如丧家之犬的贵族。”

“姓氏制度的存在,便是对贵族的纵容。”

“过去大秦对六国贵族太过宽容,但换来的非是六国贵族的好感,反而是变本加厉的怨恨,如此,大秦何以要继续顾及六国贵族的颜面?”

“而且大秦本就容不下这些所谓的贵族跟豪强。”

“天下时势变了。”

“从今以后,顺秦者昌,逆秦者亡!”

“若是六国贵族还试图负隅顽抗,还坚持复辟,那就不要怪大秦心狠手辣,大秦定会彻底摧毁他们过去自以为傲的荣光,彻底摧毁其根基,让贵族成为历史烟云。”

“不过诸位大可放心。”

“大秦就算是赐氏,也多是赐六国贵族之氏,秦地及诸位大臣的氏,并不会轻易赐下。”

“大秦锐士当享受这份恩威!”

扶苏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举殿却陷入了幽谷般的寂静。

扶苏说的的确有几分道理。

但赐氏最终赐的是老秦人,也即是关中民众。

如此秦地岂非是人人有氏?

那他们的身份地位岂不暗暗降了一些?

这让他们心中岂能甘心?

“殿下。”有人再度出列,想要继续劝说。

只是扶苏直接挥袖打断了,扶苏沉声道:“诸位不必多言了,这是恩赏,是大秦锐士应得的,而且诸位难道不觉得前面的两个办法,实则对这些将士有些亏欠吗?”

“胜利者就当有胜利者的样子。”

“过去大秦是没有余力去处理,但现在既然有了办法,自当倾力落实,让大秦将士感受到作为胜利者的自豪跟荣耀。”

“或许你们认为我扶苏这些话有些离经叛道。”

“但在我扶苏看来。”

“大秦走的道理本就跟夏商周三代不同,自不用受束其中,正所谓大破大立,不破不立,有些东西既已经成为了阻碍天下太平的障碍,就理应去搬除掉。”

“这才是帝国君臣该做的。”

见状。

众人欲言又止。

已没有开口再去劝阻。

他们看的出来,扶苏早就下定了决心,根本不容置更。

但他们却很清楚,一旦这道政令下发,对天下的冲击会多大,然想到前面的两条政令,他们又全都沉默了,因为另外两条又何尝不是?

扶苏这入学、为吏、赐氏,句句没提贵族士人,但条条都在针对贵族士人。

几乎是从各个方面对六国贵族进行倾轧,只是对秦地的地方官吏及地方贵族豪强也同时冲击到了,他们已有些不敢想象,等这三道政令真的颁发下去时,对天下的轰动情况。

恐怕是盛况空前。

六国贵族的恐慌也会达到极致。

朝廷跟六国贵族的矛盾冲突也会达到极致。

甚至是不可调和。

他们此刻已开始担忧起来了。

他们隐隐感觉天下风雨涌动、暗潮汹涌。

天下的时局或许真要变了。

只是最终会走向何方,他们谁都不敢言喻。

也实在拿捏不定。

李斯此刻也没有发表看法。

他只是看着扶苏,心中喟然一叹。

文明再造,河山重整,天下太平,此等超迈古今的目光,此等博弈历史的襟怀,他过往只在始皇身上看到,而今却是被扶苏说了出来,只是想真的做到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