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努力的真相!!!(第3/4页)

不少家庭甚至只有一套衣服。

谁出门谁穿。

这种情况哪还有多的钱粮?

嵇恒比他对民间的情况了解的多,为何还会说出这种话?

他满心费解。

胡亥同样充满了不解。

嵇恒摇了摇头,淡淡道:“你们会错意了,若是一个人没有成家,家中有百亩田地,就算不全部耕种,恐也能自知自足,只是官府不会容许这种情况,因而黔首辛勤劳作,除了保证自己温饱,更是为了家庭。”

“家……”扶苏低语。

嵇恒额首道:“就是家,只是很多人习惯把个人跟家庭混为一谈,但实则两者并不一定能对等,你们也都下意识认为,劳作是为了家庭的温饱,所以家庭对黔首而言很是重要。”

“而这便是破局之处。”

“家永远是人最温暖的地方。”

“士卒在外省吃俭用,出生入死,为的是什么?”

“为的正是这个家,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能过的好,也为了让自己的家人,今后不用再遭这些苦难,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松口,因为在他们眼中,最切实最实在的东西就是田地跟钱粮。”

“也最能传给下一代。”

“所以从士卒本身出发,没东西能让他们认同。”

“但若是放在家庭里就未必了。”

闻言。

扶苏只觉毛骨悚然。

他深深的看着嵇恒,却是有种看到鬼一般,嵇恒这算计太毒了,他知道士卒不会轻易松口,寻常的东西也没办法让士卒认可,所以他根本就不管士卒自身,而是直接放眼于家庭。

但家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稍有处理不当,大秦恐就要出大事。

扶苏面色微白。

甚至都不敢喘粗气。

嵇恒淡淡的扫了扶苏几眼,知道扶苏又想岔了,他还没那么失心疯,用家庭去威胁上百万将士,那就算有上万个脑袋,也禁不起砍。

他冷声道:“士卒在外拼杀,为的是家庭,而真正论下去,其实是为的自己的后代,在能维持果腹的情况下,他们其实是乐于见到钱财耗费在后代身上,而这才是我让高、将闾他们编书的原因。”

“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

“士卒本身走不通,那就通过其子嗣。”

“过去识文断字基本被士人等阶层垄断,鲜少能为底层拥有,秦人虽对儒生很是不屑,但真出了事,还是会毕恭毕敬的请识字的布衣士子出手,他们过去只是没有办法识文断字,若是官府给他们后代机会呢。”

“他们恐就会开始权衡田地跟知识的价值了。”

“只要有人动了心,目的就达到了。”

“只要后续朝廷稍加引导,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士卒,在家中有足够养活一家人的田地后,把其余的功赏用来培养子嗣上。”

“因为对他们而言,知识那是上层人才能掌握的。”

“他们的子嗣一旦习的,岂非有机会能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贱民’,成为大秦的吏,成为士人,成为贵族?!”

“士卒在外出生入死为的就是子孙后代。”

“但获得田地钱财最终又能如何?依旧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世世代代继续为黔首,遇到灾年,恐还要到处逃难,但若是有识字之能,至少也能算得上是一个布衣士人了。”

“这两者间的差距可是很大的。”

“而但凡有点见识,亦或者有点野心的人,在他们的眼中,官府给与他们子嗣上学的机会,是远比功赏得到的田地钱粮更有价值的。”

“毕竟……”

“这是能实现阶层跨越的!”

扶苏跟胡亥良久无言。

经嵇恒开口,他们才意识到一件事,对他们而言,识文断字,学习知识,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落到底层黔首眼中,却近乎是上天恩赐。

黔首一生除非是真的没法活命,不然他们的一生都是为了家庭。

而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延续。

嵇恒正是清楚认识到了这点,所以他没有选择从黔首自身出发,而是选择从黔首的后代出发,通过黔首的子嗣,来动摇黔首对田地钱粮的坚持。

最终让黔首认可这种解决之法。

这些年来,朝廷想了很多办法,试图让黔首松口,但一直没有做到,甚至于后续为了强行对象,将大量秦人迁移向南海北原,引得秦人怨声载道。

胡亥就记得一件事。

当初始皇南巡时,曾到过南海,当时始皇问过赵佗一句话。

南海大军,军心稳定否?

他当时年岁尚轻,并不懂其中含义,但今日听了嵇恒的话,也是赫然惊觉,只怕当时始皇就已意识到了问题,所以才特意问了赵佗,后续赵佗的答复是‘南海秦军老秦人,何变之有?’,这才让始皇最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