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烽火戏诸侯?(第2/3页)

但通过接力击鼓,通知几百里外的诸侯,这画面实在有些抽象。

只是这或许才是历史的真相。

嵇恒看着身下的竹简,似想起了什么,从数十卷竹简中翻了起来。

最终。

他翻到自己想要的了。

《清华简》跟《竹书纪年》。

《清华简》是楚国史官记录的史书。

《竹书纪年》是晋国史官及三家分晋后魏国史官记录的史书。

他结合翟尤说的,以及这两份史书,在脑海中沉思了一会,渐渐理清了一条线。

一条外戚的线!

嵇恒沉声道:“周幽王的丈人是申国的国君申侯,而西周时拱卫王室的是郑国和虢国,两国都受封于宗周附近。”

“从竹书纪年来看,申国是姜姓古国,始建于夏朝。”

“在周宣王时,申国被分为西申国和南申国,这或是周王室有意分化的结果,而分化的代价,则是西申国君申侯可为周王重臣,还能跟周王室联姻,因而在几十年内,申国在周王室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外戚势力。”

“甚至能强到左右周王室内政!”

“我这几日看了一下秦史,上面就记有,当时周孝王是想改立非子为大骆的继承人,借此来取代申侯的外孙嬴成,但遭到了申侯的阻挠,于是周孝王顺水推舟,另封了一块土地给非子。”

“还让庶出的非子恢复了嬴姓的宗庙祭祀。”

“这分明是一场政治博弈。”

“周孝王借赏赐非子,分化了本亲近申侯的秦人。”

“而本是庶子的秦非子,一跃成为了嬴姓大宗,此举定会引得本为长子的嬴成不满,嬴成的外祖父是申侯,而秦非子去到秦亭时,西戎多次出手,而西戎跟申国关系亲近,所以翟尤你前面说的不对。”

“哪里不对?”翟尤一愣。

嵇恒缓缓站起身子,边思索边道:“你前面说,嬴成一脉是跟西戎的对抗中被夷族,但嬴成是申侯的外孙,本就跟西戎关系亲近,这个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极大可能是秦非子跟周王室合作,共同对抗嬴成跟西戎,在几次交手中,彻底灭了嬴成一脉。”

“灭掉嬴成一脉,或许是秦非子,给周王室的表忠。”

“秦人跟西戎的交恶恐由此开始。”

“这一切其实都是周王室跟历代申侯暗地的夺权。”

“不过申侯也不是吃素的,在嬴成一脉尽灭后,申侯当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非子,借此拉拢秦人势力,而秦人也得以喘息,只不过此举却恶了周王室,因而一直为周王室针对。”

“竹书纪年中记道。”

“周幽王废除申侯的外孙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之子伯盘为太子,而宜臼出走到了外祖父的西申国,周幽王大怒,发兵围攻西申国,不过却为申侯算计,落入到了申侯跟西戎的圈套,最终连同自己的新太子伯盘兵败被杀。”

“看似周幽王为犬戎击杀是偶然。”

“但实际并非如此。”

“周幽王七年,虢国灭掉了焦国,并把虢国迁到了三门峡,三门峡自来就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西接关中,北邻三晋,东守中原,而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就坐落于此。”

“从周幽王的种种举措来看,他恐很早就意识到申国的威胁,也很早就开始未雨绸缪。”

“一旦西征戎狄不利,还可以东迁避祸。”

“周幽王十年,周幽王跟天下诸侯嵩山会盟,此次会盟恐是相商跟戎狄作战,因而大致可以得出,当时的周王室多次遭受西戎的侵扰,宗周区域早已危如累卵,对内世袭的贵族官僚早已尾大不掉。”

“结合周厉王时的国人吊诡。”

“周幽王实际恐是一位试图励精图治的君主,在继位几年的时间内,做了大量的政治军事部署,为了摆脱跟西戎交往密切的老丈人申侯对朝局的控制,最终选择铤而走险,废除申侯的女儿和外孙宜臼,可惜最终功亏一篑,被‘大孝子’周平王宜臼暗通申侯跟犬戎背刺。”

“最终兵败被杀。”

“落得个身死国灭,遗臭万年的悲惨下场。”

“周平王因弑父弑君,严重违背了周礼,因而不为天下诸侯认可,为了拉拢各诸侯国的支持,周平王便给天下诸侯开出很多承诺,其中就有将秦正式封为诸侯,同时将周人世代居住的宗周故地赏给秦人的承诺。”

“这才是秦人真正崛起的真因。”

“而正是因周平王的得国不正,导致周王室威望尽丧,天下自此进入礼乐征伐皆自诸侯出的动荡乱世。”

嵇恒轻叹一声。

施施然的坐回位置上。

他过去对这段历史很模糊,也一直有疑惑,但经过《竹书纪年》、《清华简》以及翟尤的口述,他对西周末年的事,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西周最后几十年,周王室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