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故伎

姜梨谢过恩后,带着场上众人的艳羡回到了座位。季淑然笑着称赞她道:“梨儿真是给咱们府上长脸了。”

姬蘅懒得搭理他。

“二姐比我强多了。”姜幼瑶也恭维道。

“我目光短浅?”孔六道:“我他娘的能百步穿杨!”

季淑然如此就罢了,姜梨晓得季淑然惯来爱做这样的举动,只是连姜幼瑶也要忍住不悦做面子,就让姜梨有些诧异。

姬蘅唇角一勾,笑意微带嘲弄,“她心里图谋不止这些,当然不为所动。”又睨一眼孔六,“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目光短浅。”

姜幼瑶应当如姜玉娥一样,一声不吭,心里恨毒了自己才对。

孔六道:“看见没有,姜二小姐一点不为所动,绝对是个不食人间烟火、不为荣华富贵所动的好女子。”

她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姜幼瑶,发现姜幼瑶的目光里还隐藏着些期待和兴奋,不由得警醒起来。

无非就是首饰珍宝,姜梨听得头疼,毕竟洪孝帝不能赐她个官位,要是赐个县主之类,如今也突兀了些。姜梨对珍宝首饰并无热爱,听得也很平静,倒是宴席上的姜玉娥听完,更是要妒忌得酸水往外冒了。

再如何,宫宴还是要开始的。

他随意挥手,便有个太监模样的人前来,捧着布帛,念出一长串名字。

菜肴丰盛,姜梨却无心品尝。姜玉娥有些炫耀般地为姜梨解释各样菜色,似乎在证明自己比姜梨见过的世面多得多;或是故意不提醒一些菜肴要如何入口,等着看姜梨出丑。谁知姜梨要么安然无恙地度过,要么根本就不夹那道菜,让姜玉娥的打算落空。

洪孝帝道:“姜爱卿,你养了个好女儿,当得起掌上明珠。既是明义堂榜首,孤也有赏赐。”

到了后面,姜玉娥也不怎么在意姜梨了,只管露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有意无意地侧身向着男眷席上,大约在“引人注意”。

洪孝帝心中也很意外,他早早地听过姜梨许多传言,包括杀母弑弟,不过大约是因为姜梨幼年失母,让洪孝帝起了同病相怜的心思,对于姜梨,洪孝帝并没有太多的厌恶。如今姜梨又成了明义堂校考的榜首,加之亲眼所见,姜梨温柔纯澈,不似传言作恶之人,就对姜梨起了几分欣赏之意。

姜梨只觉得姜玉娥的行为可笑,不知杨氏怎么想。不过倘若三房的人都是姜玉娥这个德行,姜梨就能了解为何这么多年姜元兴还只是个校书的原因。

姜梨含笑以对,也在打量洪孝帝。洪孝帝如今不过二十有七,看起来却比同龄人要年长一些,显得格外稳重,大约是因为身为皇帝,有许多要操心的事。况且如今的北燕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般歌舞升平,太平盛世,姜梨倒是能理解一些洪孝帝。

成为笑话还不自知,自然很蠢。

当今太后就是酷爱礼佛,洪孝帝这话可算是非常抬举姜梨了。

男眷席上,周彦邦却是不时地往姜梨的方向看去。

洪孝帝笑道:“难怪孤看你性情平静,你这性子,倒是与太后投缘。”

因着姜梨与姜幼瑶坐在一处,旁人看见,也只以为周彦邦看的是他的未婚妻姜幼瑶。身边的人还打趣他,周彦邦笑着应了,心思却全然不在此处。

“回避下,臣女无事时喜爱抄佛经,平日读《般若经》《华严》《金光明》《妙法莲花》。”她娓娓道来。

和姜幼瑶解除婚约,重新让姜梨成为他的妻子,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周彦邦的执念。只可惜这件事宁远侯夫人不同意,宁远侯听了更是大怒,周彦邦也晓得自己这个想法很是荒唐,毕竟姜家又不是小门小户,怎么能三番五次地毁亲?

洪孝帝瞧着面前的小姑娘,她的目光里没有对天家的畏惧,但又不会让人觉得被冒犯的不敬,而是非常的平和。姜梨的眼睛非常纯洁清澈,更像是稚童才有的眼神,洪孝帝也并没有生气,注意到她手腕间的佛珠,想起姜梨曾在庵堂上住了八年的事情,就问:“你平日里读佛经?都读哪些?”

但姜梨的确是不一样了。

姜元柏也有些发怔。

周彦邦每一次见到姜梨,都更加欣赏姜梨身上的美好。她和燕京城的贵女们看起来不一样,她对自己越是疏远,周彦邦就越是不甘心。周彦邦晓得,自从校验过后,姜二小姐的名声变好了,许多贵族子弟家里就会开始将目光转向姜梨。而刚才洪孝帝授礼的时候,周彦邦也能清楚地感觉到,周围的这些年轻公子也有许多看姜梨看得目不转睛。

姜元平道:“大哥,梨丫头这性子,稳得出奇。”

有才华,性情温柔,生得清灵美丽,家世不薄的首辅千金,还得到当今陛下的青睐,这在燕京城的贵女圈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