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从月薪1万到年薪百万!云鲲扩张ing(第2/3页)

人事总监施怡嘉,提出一个尖锐问题。

这是她必须履行的职责,尽管一些候选人,在面试中,说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但事后一调查,却发现对方压根没有真材实料。

“我……”

鲍向文张了张嘴,犹犹豫豫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鲍先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韦光霁毕业后,便出国深造,长年活跃在欧罗洲的航空行业,见识浅薄,对一些蝇营狗苟的腌臜行为,并不了解。

“我关系够不上,就算搞出科研成果,也没署名权。”

鲍向文干巴巴回答道,隐晦提了一嘴,满脸的无奈之色。

“What?还有这种事情吗?”

韦光霁大受震撼,有些难以相信,转头看向陈河宇,似乎想要求证。

“鲍先生,我能理解,这是一份发动机的设计方案,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陈河宇笑笑,没搭理韦光霁,从手边抽出一沓文件,递给鲍向文。

“好的,诸位请稍等,我需要一点时间。”

鲍向文坦诚道。

“请便!”

陈河宇拎起一壶柠檬水,给自己倒了一杯,轻轻抿上一口,耐心十足的等待着。

鲍向文翻开资料,第一张A4纸,印着一张发动机的结构图,包括燃烧室、燃料系统、氧化剂系统、引导系统和冷却系统,以及涡轮泵、喷嘴、阀门、传感器。

燃料选择上,正是他刚刚提及到的甲烷(CH4),虽然相比煤油,甲烷的燃烧温度较高,能量密度较低,但优点在于它可以与液氧(LOX)复合,产生200到250吨之间的恐怖推动力。

在真空条件下,甚至可以达到300吨!

“陈总,这项技术,比丰京研究所的发动机设计,还要先进一个档次。

凭借我的能力,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如果硬说,那只有室压载量过高的毛病,30兆帕的数值,一旦燃料中出现丝毫异物,就会……”

良久之后,鲍向文阅读完整份材料,抬起头回答道。

“会暴炸吗?确实!铝合金和凯夫拉材料,根本无法抵挡,那么你有什么解决思路?”

陈河宇笑吟吟问道。

“如果不考虑成本和制造难度的因素,我有三个建议:

第一、优化燃烧室的结构设计:使用预先冷却的液氧-甲烷推进剂,包围住燃烧室壁面,让其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

通过细密的管道网络,引导部分未燃烧充分的燃料和氧化剂,沿着燃烧室壁面流过,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将其冷却至可接受的温度;

第二、高效散热:利用全凉却器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薄薄的液膜,将未燃烧的燃料、氧化剂与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隔离,避免直接接触,减少热传导。

再通过管道中的冷却剂循环,热量就会被有效带走,并散发到外部;

第三、使用耐高温合金、耐高压的材料,去构建燃烧室壁面和涡轮泵等关键部件,增加其耐受高温和高压环境的能力;”

鲍向文依旧毫无惧色,条理清晰地叙述着。

他根本不知道,手上的这份技术文档,原型便是SpaceM的猛禽发动机。

“不错!再看看这份材料?”

陈河宇满意地点点头,再次递过去一份文件,这是他在猛禽发动机的基础上,重新改良后,形成的一款新型发动机。

他将其命名为“帝江”!

预估参数为海平面推力400吨(3921kN),真空推力452吨(4430kN),燃烧室室压高达32MPa。

如果投入使用,“帝江”会成为全球推力第二大的现役液体火箭发动机,仅次于天鼎火箭的RD-171(7904 kN)。

“天才设计!”

鲍向文暗暗折服。

“自生增压!用热交换器加热甲烷和液氧,使得储罐内的燃料在不断消耗后自己加压,可以有效避免氦气增压导致的暴炸。”

鲍向文扬声道,有些见猎心喜,不由地问道:“我能知道这位设计师的名字吗?”

韦光霁脸色怪异地看向陈河宇,自家这位老板,还真是一个全能啊。

“咚咚!”

陈河宇抬起手指头,敲了敲桌面。

施怡嘉秒懂,瞥了一眼面试单,醒目的“P5”字样映入眼帘,心头猛然一颤。

云鲲成立以来,这是第四位“P5”级别的员工!

前面三个人里,一个是航天器设计领域的大牛,精通空气动力学、结构设计和人机界面交互;

另一个是位材料科学家,拥有扎实的材料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包括对材料结构、性能、加工和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熟悉各种复合材料、耐高温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方法,能够设计新型材料以满足航天器零件的要求;

最后一个是火箭工程师,熟知各种推进剂、推力控制、空气动力学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