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产后出血有多可怕,双倍赔偿(第2/3页)

像这种出现问题的病人,输血后观察两个小时非常有必要。

但是医生也是人,忙到凌晨一点,大家有多辛苦可想而知。

陈红月副主任自己也是医生,她体恤手下医生,只让她们观察病人一个小时,也是出于实际情况考虑。

“既然产妇的体征平稳了,怎么后来又出事了呢?”

李敬生听到现在,觉得侨邦医院的处理程序并没有什么问题。

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先输血补液,使用宫缩药,促进止血。最终发现止血无效,选择手术修复。

每一步都符合程序。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医生都会劝身边的亲朋好友,就医时一定要选择去正规医院。

只要是正规医院,它就有着各级的监督机制,在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这两方面都有严格把控。

从侨邦医院的这个病例就能看出,哪怕存在一些疏忽,但是整体上仍然有着安全与质量保障。

“第二天早上五点多的时候,我收到手下医生汇报,说那个产妇的尿量很少,几乎无尿。”

术后无尿,这非常严重。

在重症干过的医生都明白,一个病人只要两天没尿了,那基本上很难救。

在临床上,没尿比不排大便还要严重得多。

几乎等同于死亡信号。

只要不及时加以处理和纠正,多半要出大事。

“我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心中就咯噔一下,意识到产妇的情况不容乐观。我让护士给她推一针利尿剂,看看情况。我本来上午要去市里参加一个重要学术会议,担心病人出事,于是趁着时间还早,立刻赶往医院查看病人的情况。争取尽快处理好,然后赶去参加学术会议。”

她的年龄是四十七八岁,这已经属于年龄偏大了。

很多厉害的女医生,可能四十一二岁就已经成功冲刺到了主任医师。

陈红月眼看着只差两三年就要满五十岁,心里肯定着急。四十岁没能冲刺主任医师成功,五十岁基本上已经是最后的希望。

真等到快要退休了再去冲刺,意义已经不大了。

而且医院考虑到她的实际价值,很可能会把评正高的机会留给更年轻,更有潜力的医生。

所以,女医生冲刺主任医师,五十岁之前差不多就是最后的机会。

越往后面,机会越渺茫。

副主任医师拼命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就是为了成功冲击主任医师铺路。

“我大约半个小时后赶到了医院的住院病房。手下医生向我汇报,病人注射了一针利尿剂,尿量并没有增加。我把病人的情况仔细了解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疑点,考虑到她产后出血较多,于是叫手下医生给产妇加大补液。再次补液1500毫升。

这次有了效果。

患者的尿量增加了400毫升左右。

看到治疗有了效果,我顿时松了一口气。交代护士和手下医生,严密观察产妇的情况,给予一级护理。

然后我就急着赶去参加学术会议了。”

事情到这里,按理说,应该是告一段落。

病人经过大量补液后,尿量增加了四百毫升,这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开始恢复正常。

出血也早就止住了。

接下来,只要好好护理,恢复三四天,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

“我赶到学术会议的会场后,忙着准备发言稿,这时候,手下医生打电话向我汇报,说是患者出现了寒颤现象,生命体征也出现了异常变化。我一听这个情况,担心出事,赶紧让手下医生找当班的主任医师帮忙,我放弃参加学术会议,赶往医院处理那位产妇。

赶回的半路上,手下医生再次电话告知我,产妇出现了精神烦躁,身体不舒服等症状。

我听到这个情况,真是后悔死了。

早知道,直接放弃参加学术会议,一直留在医院处理那个产妇。

好在科室的一位主任医师及时出手,立刻把产妇拉去抢救。

等我赶回医院时,抢救仍在进行,但是结果很不理想。

最终,抢救到上午十一点二十七分,产妇抢救无效死亡。从她出现精神烦躁到死亡,整个过程非常快,病情进展极为迅猛。

这就是那位产妇的整个治疗过程。”

陈红月副主任提起事情经过,脸上的表情很复杂,还带着一丝悲伤与浓浓的后悔。

确实,在这起死亡病例中,产妇本人固然有错,医生的疏忽懈怠,麻痹大意,同样很严重。

如果产妇在剖腹产后,陈红月能够不急着回家,等到产妇的情况稳定了再回家,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严重的后果。

在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到死亡的这段时间,长达近二十个小时,有着大量可以排查病因,及时施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