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全部应验了,反推病毒种类(第2/3页)

“当务之急先定性脑炎病原!心脏方面,心内膜与瓣膜都已经由王维维教授诊断过,可以确定是正常的。”

荣学开主任把话题引导到了最急迫的问题上。

李敬生的心中迅速闪过一个个可能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

乙脑病毒、肠道病毒、疤疹病毒、腺病毒、黏病毒、脑心肌病毒……

能引起这个病的病毒太多了。

“不行,从病毒种类来确诊太困难了。实验室化验是最准确的,只是孩子的病情危急,根本等不了那么久。”

要给取样的标本做病毒分离与抗体测定,等到做完,那个孩子的尸体恐怕都已经硬了。

李敬生换了一个思路,决定从发病机制入手。

这样一来,可以直接把N个答案缩减到3个。

第一种,病毒直接感染侵入脑部,然后引起急性病变,如疱疹脑炎。

第二种,慢病毒感染,比如一种有缺陷的病毒长期寄居在孩子的脑组织内,最近才发病。最常见的有麻疹病毒,能直接引起亚急性硬化性脑炎。

第三种,得了传染病后导致发生感染性脑炎。

“荣主任,能让我再看看孩子做过的检查结果吗?”

“当然!”

荣学开示意助手把孩子的检查资料拿给李敬生。

除了在第二医院做的,也有在人民医院这边加急做的。

李敬生看过后,心中的方向又明确了一点。

脑脊液的常规和生化检查,还有脑电图,这些检查结果综合起来,可以初步判断是急性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的诊断意义很大,可以看出病变程度。

但是没办法确定病变性质。

他的脑子里再次冒出三个新的选项,结核性脑膜炎,这个最好能做头颅CT辅助诊断。不过有着脑脊液生化与常规检查,也勉强够了。

隐球菌性脑膜炎,这个最麻烦,也最难确诊。

李敬生看过的论文中有记载,那位感染科的大佬说过,有些病人特别是儿童,需要反复多次检查脑脊液才能发现。

这个病还有一个特征,会出现颅内压增高。

而且它属于亚急性起病。

各方面都比较符合这个孩子的症状。

他尽管已经锁定了一个符合度较高的病因,但是并没有就此停止筛查。

未彻底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也与这个患儿各方面的症状相符。

要排查这个病,最好的办法是查个头颅CT。

脑脊液生化也能查出来,但是判断标准不是那么清晰。

教科书上认为LDH超过50u/L就有临床意义。

实际上,像李敬生这种有经验的医生,还会加上蛋白增高、糖降低等一些变化。

有了初步诊断结果后,他又静下心来开始反推病毒种类。

这种不按套路和常理的诊断方法,也只有他喜欢采用。

很费脑细胞,而且对医学知识的要求也很高,还要不是读死书的那种。需要能够把学到的医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

能引起这个孩子出现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毒有着二十五种以上。

这还只是李敬生知道的。

他自认为医学知识不算特别渊博,也许换个更强的老教授过来,能写满三十种。

光是肠道病毒就有好几种,比如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这个病毒曾经在一段时间极其恐怖,而且广泛流行。哪怕到了今天,孩子在适龄时仍需要接种这款疫苗。

有的家长舍不得出那几百块钱,殊不知这个病毒的危害极大。

只要被感染,治疗费用将会十分恐怖,而且预后普遍不太好,致残致脑瘫都是极为常见。

它可以通过粪口、口口等途径传播。

孩子染上,一辈子基本就被毁了。

这个病毒很多人仍然习惯把它称之为小儿麻痹症。

李敬生努力排查着一个个相符的病毒。

比如水痘脑炎,直接就能排除掉,孩子的身体他看过,并没有水泡、红疹之类。

还有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脑炎,这个也基本能够排除。

……

这时,荣主任接到了一个电话。

挂断电话后,他对众人说道“刚才已经查明,患儿存在肺部瘀血。”

众人听了后不由看向连涛与李敬生两人。

这两人都提到了这一点,说明两人的水平都很高。

“荣主任,经过咱们刚才的讨论,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患儿是急性病毒性脑炎,这个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想要等到查明病毒类型,恐怕至少也得二十四小时以上,甚至更久。咱们是否可以先做一些对症处理,保住孩子的生命体征,然后再想办法?”

“聂主任说得很有道理,我立刻安排。”

荣主任欣然答应。

孩子转过来后,其实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支持治疗。